孩子的語言調整

關關破的語言小書

先從完整說話開始

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學說話,我會很重視他完整敘述一件事情的完整度,有時候他講不出來,我就會請他隨著我複訴幾次。

例如:他不知道怎麼跟我商量出去玩的事情,他們會一直在那邊暗示我,我通常不會讓他們得逞,會裝傻假裝聽不懂,當他們越講越完整的時候,我會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告訴他們:「跟著媽媽這樣說一次,下一次我就知道你們的意思了:媽媽,請問吃完飯可以帶我去公園嗎?我想去走走。」

孩子會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兒子小的時候我甚至出了語言的繪本,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去了解語言裡面的距離關係跟時間關係,還有所謂的空間關係。

這是孩子們很少被訓練到的語言邏輯,我曾經為孩子們製作這些繪本,跟小書,協助孩子們的語言敘述。

孩子們越來越大之後,語言的邏輯會越來越複雜,他們越來越需要描述很多的事情,避免自己被冤枉、有辦法陳述自己的思維、有辦法陳述自己的不公平、有辦法提出質疑跟邏輯上的問題。

幫孩子組織遊戲團體, 豐富他們跟不同的小孩對話、不同大人對話的多元性,但是相對的他們也學會的一堆亂七八糟的語言。

當孩子進入亂七八糟的語言時,就是要培育「對語言敏感度的思考」

這個時候該怎麼思考怎麼說?

我們常常告訴孩子應該要怎麼講話,甚至我們會罵孩子講錯話了,可是我們卻很少有人告訴孩子,如何判斷這個時候該講什麼話?

如果我遇到了朋友該怎麼打招呼?

如果這個朋友是我不熟的,或者是我不想去跟他交談的人,那我應該怎麼打招呼?

如果這是一個很熟的朋友或者是一個工作夥伴,那又應該該怎麼打招呼呢?

這些都是不同的思考模式,在不同的判斷的環境之下,你可以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很多的孩子沒有接受過這樣的訓練,而我大部分都是在營隊裡面帶領孩子們去做這樣子的討論。

在不同的狀況之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去達到不同的目的,是一位成熟的人所必備的人際關係要件,前期在於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去思考這中間的差異與選擇.

因此這一個教案就會變得非常的重要.

從語言去發現別人的心態與後果

從語言看懂別人的心態

我們常常很擔心孩子沒有辦法判別朋友,可是怎麼教孩子判別朋友呢?

其實在每一個相處的話語裡面,每一句話中,都會闡明著對方的背後動機,甚至他的心態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常常帶領孩子們去思考這一件事情,他講這一句話你覺得有可能背後的思維與認知是什麼樣嗎?

不要去聽所謂的甜言蜜語,或者認為對方兇你就是壞人,講這句話的背後心態跟思維,你越有能力判斷,就越能夠去判斷人心,這也是從小必須鍛鍊的能力。

從語言去看對方的心態,去看對方的動機,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由細微的地方去觀察、去思考、去判斷邏輯與背後動機,是保護自己的一個非常重要能力.

不要講這些話,那要講什麼?

我的兒子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都在亂講話,後來我發現這類型的孩子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後面有一個人 允許他自己說自己想說的事情,而每次在他犯了語言忌諱的時候, 願意跟他講背後多邏輯, 讓他們有一種心態,『就算說錯了,也是一種學習』

語言,說錯了也是一種學習,到底要學哪些事情?

我常常遇到很多的父母會告訴孩子:「不要講髒話!」不可以這樣講,甚至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講話過度負面,甚至孩子講話很嘴賤,他沒有辦法帶領孩子去看嘴賤等於突顯的自己的人品跟心態,讓別人對你產生防禦的心理。

而當我們說孩子過度的語言消極時,有沒有想過那要教導孩子用什麼樣積極的語言?

什麼是前進的?語言?什麼時候退的語言?

什麼是傷人的語言?什麼是挑釁的語言?

什麼是聚眾的語言?什麼是分裂的語言?

這些都有許多的不同,孩子們應該用他們的目的去選擇他們要的語言系統,並且大量的練習與說話。

語言系統的改變不是只有小孩改變,人跟人之間的相處會有語言習慣,我們根據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語言習慣,有些媽媽看到小孩就是想罵,那就代表媽媽跟孩子的語言習慣必須要更改。


有很多的孩子學習了語言的系統,但是回到家還是回到家庭的習慣語言系統,有些是互相詆毁,有些是互相罵,有些是憂鬱 退縮的語言.

所以怎麼思考語言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孩子不清楚他的說話是可以有選擇性的,可以選擇別人對他的好印象,也可以選擇別人對他的仇視與看不起,這些都是由嘴巴而產生出來的,而這裡面的因果關係跟思考模式,又在該怎麼建立給孩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教學。

有一次我曾經跟一個孩子講,如果你不調整你的語言模式,很有可能的就是你運用的家庭的語言模式去面對你新的家庭,那麼就算你逃離家庭了,你還會進入了一個更糟的家庭關係.

孩子 那個時候才意識到,這一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一個孩子哭了,因為其他的小孩笑他站在那裡像雕像,笑他是個雕像,以情緒來說這當然讓人家很不舒服,但是,如果可以去推論對方講的內容是不是事實?

對方的背後動機又是什麼?

在這些要件之下,孩子可以去理解他的狀況,就可以明確的去了解:「為什麼我的情緒要拿捏在連活人跟雕像都分不清楚的人嘴上?」

語言後面的人性思維與判別

這個時候如果還能夠搭配人性的思維就更好了。

說這些話的人的人格分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分析之後,這個人是一個心壞的人,那麼我們為何要去將自己的心緒放在這樣的人身上?

將酸民的特性做分析,或許我們就可以知道,需不需要把精神跟心情放在這些人的身上?

語言,被人評估著,也評估著他人。

研究著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研究台灣總統的上任發言、研究巴菲特給股東的信,這些都是語言的分析課程。

從練習基礎的語言開始,到去思考原來語言的說話有不一樣的邏輯,並且學習哪些語言是前進的?是正向的。?

然後從很多強者的演講跟發表文本,來思考對方的思維與脈絡邏輯,那已經是高階的政商思考模式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