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目錄
教案名稱:「角色」
教案編號: 兒童認知系列【CO003】
教案頁數: 56頁
教案內頁: 彩色印刷
教案作者: 王麗芳
教案定價: 450元整
➔『孩子超自我,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完全沒在管別人』
➔『認為別人幫自己忙是應該的,理所當然不肯說謝謝』
➔『總是把桌上食物自己想要的全部拿走』。
•你的孩子也常常這樣嗎? 家長們希望孩子擁有同理心,但在教同理心的之前,家長們有帶著孩子去認識每個角色的不同立場嗎?如果孩子腦袋裡沒有建立過各種角色的數據,要怎麼能夠無中生有,憑空想像出別人角度的想法呢??所以在要求孩子同理心前,請先教他角色的不同立場。
在Antonia 親子找伴工作室中,麗芳看過很多父母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產生為難與衝突。
首先,從孩子的眼睛來看親子間的互動,孩子其實很難理解:眼前的這個人不只是爸爸或媽媽,還同時具有著許多不同的人生角色。因此,孩子會怨恨媽媽怎麼可以不來參加我的運動會,卻不能理解身為醫生的她正在搶救危及的生命;孩子會抱怨爸媽為什麼不讓他買喜歡的玩具,卻沒想到爸媽同時也是別人的子女,還要負擔父母的老年照護費用,他們的錢必須用來支付各種角色的責任與負擔。
其次,自己的爸媽不會在意別的孩子是不是穿得太少會受寒,卻永遠會在天冷時嘮叨多穿一件衣服。爸媽對別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角色是陌生人或是別人的父母,沒有責任要照顧別的孩子,也不會心疼他們受寒。但是,他們的角色是我的父母,站在爸媽的角色中,從父母的立場思考,就會關心我有沒有穿足夠保暖的衣服。
更進一步來說,「站在父母的角色與責任中,他們本來就該這樣做,並不是針對我,也不是愛囉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概念。當孩子能這樣轉換角色的立場來看事情,就能減少受害者的心態。爸媽先協助孩子理解每個人的不同立場,孩子才有能力同理別人的立場。
換句話說,父母反對孩子和朋友去海邊玩,反對孩子一直打網路遊戲,叨念網友都是企圖不良的騙子…,如果他們不具有父母的角色,不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他們並不需要這樣想,也不需要這樣做。
在父母的角色中,他們會表達屬於父母的擔心與把關,至於怎麼讓他們信任與放心,就是孩子的事情了……
#孩子卡在哪裡呢?
#卡在孩子從自身角度的感受。
#卡在看到的僅是鏡向的自我,而沒有由高空低瞰的角度。
#卡在那些是孩子從未曾經歷過的人生,要如何憑空意會。
#先協助孩子理解每個人的不同立場,孩子才有能力同理別人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