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見的公平(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的父母親雖然年紀不同,不過兩個人生日很接近,父親的生日早了母親三天,每次到了父母即將生日的時候,問父親想要什麼,父親總會很酷也很無情地說:『不用,不要浪費錢!』
而母親就不同了,母親很怕老了之後,連生日都沒有孩子記得,所以從小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幫她過生日,簡簡單單吃個蛋糕,買個簡單的小禮物就可以了,只是到了母親生日,大家快樂的在慶生的時候,爸爸會說:『唉!只有媽媽的生日才有!』
那時候的我,才知道原來父親說的不用,不是真的不用,父親原來也會吃醋,只是父親的生日禮物很難找,圍著很酷的老爸吃蛋糕更有說不出的怪,當時的我們還沒有辦法帶父親出去吃大餐,所以父親的生日就是一大難題,常常困擾着我們。
女兒六歲的這年暑假,來了兩個大學生姐姐,在每次出遊的時候跟在我們的旁邊,看我跟孩子們的互動,也做情緒觀察報告,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報告,卻讓我看見這兩個大孩子對事情的認真態度,孩子也學到了他們的認真,常常玩的超開心。
有一天,我正在跟別的父母對話,沒多久聽到很大的爭執聲,我的女兒跟她四歲半的好朋友阿惠起了很嚴重的爭執,聲音很大聲,我跟阿惠爸爸馬上前往查看,我女兒很生氣地說:『阿惠說謊!她說謊!』
女兒很生氣,我先抱著她,輕輕地撫著她的背說:『寶貝,我知道妳很生氣,我們先處理情緒再好好說,不然我不知道妳到底在氣什麼?』,女兒在我的擁抱與安撫之下,慢慢地緩和了情緒,但是還是帶著氣說:『阿惠說謊,明明是阿惠畫西瓜姐姐的腳,卻說是我畫的。』
女兒很生氣,我覆述了孩子的說法,並且邊說邊跟孩子確認有沒有理解錯誤,阿惠還是站在一旁,有點被女兒的大聲嚇到,說著:『對不起!』,而女兒又重覆說:『阿惠說謊,明明是阿惠畫西瓜姐姐的腳,卻說是我畫的。』
於是,在女兒眼下很搞笑的媽媽,就想了想說:『ㄟ~不好意思,請教一下彈彈小姐,也就是說阿惠跟你一樣,每次爸爸說,誰喝了我的飲料,妳都會說,是那隻大老鼠媽媽,是一樣的嗎?』
聽到我這樣說,生氣的女兒露出了調皮的眼神,就好像知道朋友所犯的錯,其實自己也常常這樣玩過,我又問:『就算是妳畫的,或是阿惠畫的,畫了就道歉想辦法解決就好,有人會打你嗎?』
女兒搖搖頭說:『沒有!』,『那為什麼要這麼大聲呢?』,女兒回答着:『就是不喜歡!』,這時候兩個孩子的氣也差不多消了,孩子處理完情緒,更瞭解了狀況。
到了晚上,全家在吃飯的時候,我跟老公提起這段事情,女兒的情緒更穩定了,把事情說得更明確了。
原來是,阿惠請西瓜姐姐閉上眼睛,然後用筆在西瓜姐姐的腳上畫了一條線,再請西瓜姐姐打開眼睛,請她猜猜是誰畫的,西瓜姐姐打開眼睛吃驚地問:『誰畫的?』,阿惠頑皮地說:『彈彈畫的!』,而在一旁沒有加入遊戲的女兒就生氣了。
聽完這樣的敘述,我想了想說:『所以說,妳不懂什麼叫做“嫁禍”,什麼又叫做“誤導”?什麼又是說謊?』,女兒歪着頭問:『那是什麼?』,於是,我開始慢慢地解釋,『誤導』是錯誤地引導,就好像兩組人比賽到山上,有人把指標故意轉方向,讓別人走錯路,有時候是玩,就像妳會誤導爸爸認為是媽媽喝了飲料。
而嫁禍是犯錯的人會被處罰或付出代價,為了怕被處罰,所以,就說謊說是別人,逃避處罰, 例如:以前媽媽家養的小狗常常把東西亂咬亂放,外婆看到都說:『誰做的!』,我們都會說:『是皮皮!』,結果有一天,外婆問:『誰喝掉冰箱內的汽水?』,舅舅馬上說:『是皮皮!』。
女兒聽到這裡笑得很開心說:『最好是狗狗會開冰箱啦!』,我笑笑地說:『嫁禍錯人了!』
那天的我在想,女兒與阿惠從沒有被處罰過,所以,她不懂為何要『嫁禍』罪給別人,她這樣做的時候,通常是好玩的跟別人玩,也不懂為何要『誤導』?所以直接歸類為『說謊』。
那天過後,我找了一起玩的那群父母說了這樣的狀況,接下來可能要找一些遊戲,例如:矇眼打球,或者是玩撲克牌抓鬼的遊戲,讓孩子看懂什麼叫做『誤導』,什麼又叫做『嫁禍』,以後即使在人際關係中遇到這樣的狀況,孩子會快速地理解,並且學會看懂與面對。
而同樣的一件事情,我們也開始在每次爭執的時候,引導阿惠講出自己的內心話,而不要因為想玩出了分際,卻在爭執中,忘了替自己辯解與說明自己的立場與狀況。
在每個衝突中,看出每個孩子各有要面對的課題,各有必需要協助的過程。
過了幾天,老公回家的時候看到我搬起來很久沒有開工的縫紉機,努力的車着一個娃娃,老公問:『怎麼又開始做娃娃了?做給弟弟的嗎?』,我很忙沒有直接回答,過沒多久就看到我做的華德福標籤娃娃。
老公看著那個怪異的娃娃有點疑惑的看著我,我說:『我在陪弟弟的時候,發現六個月大的弟弟很喜歡玩標籤,又喜歡咬東西,網路上標籤娃娃很吸引人,還有安撫娃娃也很吸引人,現在的我很理解這樣的需求,但是,材質跟產地卻不讓我安心,所以,我拿起之前沒完成的華德福娃娃,加上一條有機毛巾,還有好幾個從我的衣服上剪下來的標籤,縫製了一個專屬的『安撫標籤娃娃』。
老公看了看說:『妳真的很厲害呀!妳不是趕稿都沒睡,還陪女兒出去玩一天嗎?竟然還弄這些?』,我笑了笑,沒有說話。
那天晚上,女兒好像在房間製作了某個東西一直邀請我,我說:『抱歉,我很累,爸爸在幫忙洗碗,可以讓媽媽坐在這邊顧弟弟順便休息一下嗎?等一下我再過去。』,女兒說了聲好就又開心的回她房間,我坐在地墊上陪兒子玩了起來,女兒聽到我的聲音,跑出來看一下,看到我跟弟弟玩得很開心,又回到房間。
過沒多久,老公覺得女兒一直沒有聲音,進去她的房間看,出來之後告訴我:『妳女兒在吃醋了,她吃弟弟的醋了。』,我想了想,抱起了兒子,走到女兒的房門口,用着假音敲着門說:『扣!扣!扣!請問這這小兔子阿奇的家嗎?』、『扣!扣!扣!請問這這小兔子阿奇的家嗎?我跟弟弟要找小兔子阿奇喔!』
在房內的女兒忽然笑開來說:『抱歉,這不是小兔子阿奇家噢!』,我回答:『我要問小兔子阿奇,知不知道我家可愛的彈彈住哪一間房呀?』,女兒笑起來打開門說:『我就是彈彈呀!』,女兒開心的笑,熱烈的邀請我跟她弟弟一起進房間,共享她的下午茶佈置。
玩了很久,我出了房門,老公問:『不是在吃醋嗎?妳怎麼處理?』
我想了想回答:『女兒要的是,有人願意陪她玩,分享她佈置的成果,而我沒有參與這件事讓她很難過,孩子要的是有人去參與,吃醋只是一個藉口,她真正的需求是我去看看她的作品。』
後來的我跟老公分析,就好像女兒跟阿惠的爭執,我看懂女兒要協助的,卡住的是看不懂誤導跟嫁禍,所以,帶著孩子去理解,在生活中或遊戲中幫孩子釐清這樣的想法,我看到孩子的難處,提供了她需要的協助。
同樣的,我看到弟弟的需求,剛長牙的他需要磨牙,喜歡有個東西拿在手上,也喜歡布標,我看到弟弟的需要,所以做了那個華德福標籤安撫娃娃,滿足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懂,我有看到他的需求。
女兒要的是我去看她的佈置作品,我卻在陪弟弟玩,她在意的不是我陪弟弟幾分鐘,陪她有幾分鐘,她在意的不是這樣的吃醋,她在意的是她的需求有沒有被看到,如果凡事都指向孩子吃醋,反而錯失了協助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點。
說著說著,我才慢慢懂了,我的父親在意的不是孩子有幫媽媽買蛋糕,有送媽媽生日禮物,他卻沒有,他計較吃醋的不是蛋糕跟禮物,我的父親在意的是,那種,生日卻無人聞問的不舒服。
當很多人問我,有兩個孩子怎麼做到公平?
我在想,對我來說,所謂的公平不代表姐姐有個洋娃娃,弟弟也要個洋娃娃,弟弟有車,姐姐也有車,也不是陪老大幾分鐘,就該還老二幾分鐘的那種形式上的公平。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需要協助的地方,有不同的困難,成長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不簡單,不是一套公式可以放諸四海都準,也因為這樣,身為一個雙子媽的我,目前努力想達到的公平,就是公平地看到孩子們需要協助的點,公平地看懂孩子想要傳達的聲音,公平的都用愛戀的心與賞識的眼神愛著我的孩子。
我努力地告訴自己,千萬別用孩子吃醋、陪不夠的這種理由,去忽視孩子真正要幫助的地方。
我努力想做到的公平,只有,每個孩子的困難都被我看到與理解的公平。
一種,被看見的公平。
(長得很奇怪的華得福安撫標籤娃娃)
我在默默的沈潛在此網誌中,育兒這塊…總有學習不完的知識,
不管適不適用每個孩子,但總是多少有些幫助,謝謝您的分享。
版主回覆:(10/30/2013 12:44:15 AM)
謝謝您!您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大呀!您是前輩呀!
要真正看到小孩的需求真的很難,父母要更用心觀察與思考,你的文章我超喜歡,希望我也能做的到"真正的公平"
版主回覆:(10/30/2013 12:42:46 AM)
謝謝您的鼓勵!我也在努力中~
您好,我是無意間逛到您的網站
目前22歲是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
雖然我目前並沒有小孩
但是我從你的字裡行間感受到
你運用很淺顯易懂方式告訴孩子如何了解自己情緒並解決遇到的問題
看您的文章我也慢慢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以及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很感謝有您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
讓我了解更多父母沒有告訴我的事
版主回覆:(10/30/2013 12:39:02 AM)
謝謝您的鼓勵,
很開心我的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也讓你有多一些的思考角度,
謝謝!
謝謝你分享的文章
我很喜歡你對待公平的認知
孩子們的公平真的跟大人不一樣
父母親都是跟小孩一同成長的
我也要好好學習如何做到我的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公平
版主回覆:(10/30/2013 12:38:22 AM)
謝謝您的鼓勵!我也在努力中~
常常來看您的文章,每次都有啟發,謝謝您
千萬別用孩子吃醋,陪不夠,這種理由,去忽視孩子真正要幫助的地方,這句話讓我自省我有沒有習以簡單理由帶過,卻沒注意,沒想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呢
說謊,嫁禍,誤導這些在生活中常發生的,如何去看懂與面對卻是您好善用例子,清楚的告訴孩子,這樣的功力,好強,要如何察覺這些差異,又能清楚的讓孩子了理,這方面的技巧,我真的好欠缺啊
版主回覆:(10/30/2013 12:38:05 AM)
我想或許是看孩子的方式不太一樣,
一直到最近我才有這種體認,
我看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像不太跟一般人一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