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情人

_1100233  

雙面情人(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多年前,我還很年輕的時候曾經認識一個在工廠當業務的男生,在那樣的年代,台中的酒店文化蓬勃發展的同時,當業務的他雖然年輕,卻也是很有名的玩咖之一,我可以常常聽聞他如何去享受着酒店女孩蹲跪在他面前,酥胸半露的剝葡萄給他吃的結果,我也可以常常聽聞,他如何一夜帶好幾個女人出場的『豐功偉業』。

 

這樣的一個男人,我很快地收到了他的喜帖,女友已經懷孕的狀況下,他匆促的結婚,籌備結婚的時候,他在我們面前抱怨着,住中部的他還要幫女友東部的娘家親人安排飛機訂位事宜,讓他覺得麻煩透了,我不喜歡他的態度,回了他一句:『是你自己挑娘家那麼遠的女孩當老婆的,能怪誰?』

 

當時的他很得意地回答我說:『拜託,老婆的娘家遠才好,以後揍她,她也沒辦法跑回娘家。』

 

那時候的我,跟在場的女孩子們,只差沒有一起聯合從九樓踢飛他下樓。

 

後來的我們,終於有機會親眼見見那位敢嫁他的女孩,原本,想見識一下這個傻女孩,後來聊完天後,我們滿頭霧水的想不通,那個女孩口中那個愛家、孝順父母、專情、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感、、、的那個老公,到底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朋友?

  

看著那個女孩一臉陶醉在幸福中的表情,沒人敢搓破,也沒人敢說話,只是這件事情在我的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每次談戀愛的時候,我總在想『在朋友面前,這個男人又是哪樣的面貌?』、『會不會他的認真工作,其實是在酒店逍遙?』

 

我很害怕遇到雙面情人,後來的我出了書,當我的母親看到我的書之後,常常問:『妳是這樣的人嗎?怎麼妳發生過這件事情,我卻不知道?』

 

那時候的我才懂得,對我的母親來說,我也是一個『雙面的女兒』,在父母面前當一個女兒,我在外面所做的一切,所發生的一切,都關在家門之外,因此,我母親眼中的我,跟朋友眼中的我,相差十萬八千里。

 

後來的我,參加了許多的媽媽團體,也組成了共遊與共學的團體,我常常會疑惑,奇怪為何溫文儒雅如貴婦般優雅的媽媽,會教養出小動作不斷,常常用惡毒語言傷人的孩子?

 

我也會常常想,怎麼這麼樂觀的媽媽,孩子的眼神卻如此的哀傷?

 

一直到了最近,我看著一個七歲孩子溫柔的告訴弟弟:『弟弟,我的糖果分你吃,這是我朋友給我的,我分你沒關係。』,當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相親相愛而露出欣慰的表情時,我看到孩子的另一隻手偷偷地從椅子下方狠狠地捏他弟弟的屁股,弟弟生氣的踢他,他大聲地哭喊了起來:『弟弟踢我!』,於是,一場戰爭馬上觸發,母親只看到老大的體貼,沒看到孩子真實的情緒,而弟弟帶著冤挨罵,那憤怒一直累積着。

 

這件事情,我在共學團提出了我的觀察,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察,郭老師講了一段話,卻讓我的印象很深刻:『這個孩子的最大問題在於,他在一個被很多標準與教條要求下長大,家中每個大人的標準不同,所以,他太懂得大人要的是什麼,懂得那些話可以取悅大人而被稱讚,所以他很懂得在大人面前表現這樣的行為,只是,他的所有真實的情緒與狀況,會在大人看不見的時候表露無遺,這樣的孩子,很難幫上忙,因為這樣的孩子,你看不到他的真心,所以,找不到問題的癥結點,也看不出來,每次的對談,他說的是真心的?還是取悅大人?』

 

那時候的我才懂得,是不是我們都被要求着用兩面的面具生活著?

 

因為從小背了太多的教條,在大人的打罵中一點一滴知道了,那些話、哪些行為可以得到大人的歡心,哪些又可以得到大人的獎賞,哪些行為可以幫自己不惹事?我們努力的求表現,盡力地在大人面前符合那樣的標準,我們也懂得哪些標準可以交到朋友,哪些標準盡量不要碰。

 

我們在朋友面前溫文儒雅,在家中孩子卻看到媽媽用惡毒的話語批評朋友; 大人在外面風趣幽默,卻在回家的時候讓孩子看到自己無止境的憂傷,我們背了太多人際關係的教條,一切希望以和為貴,卻壓抑了太多的情緒。

 

只是,那被壓抑在『不可以生氣』教條下的憤怒該如何去?那遮蓋在『有什麼好計較』要求下的忌妒又該如何的宣泄?

 

而這些情緒總該找個出口,總該有個發洩,而這些出口與發洩,卻只能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因此,原本的好朋友,只要一有利益交關,就發現『奇怪,怎麼以前沒看清楚這樣的人?』

 

原本的一起把酒言歡的朋友,只要一牽扯到孩子或男人,心中那壓抑住的真實就全都跑出來了。

 

也因此,有好多的媽媽,在孩子闖禍的時候才發現『奇怪,他在家很乖呀!?』。

 

我記得在我對教養很迷惑且很無助的一段時間時,曾經有許多的人勸我,即使父母很努力,可是一家三個孩子在同樣的教養下長大,以後進入了社會,遇到了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命運,就如同一個老師教導了上百個學生,也有人會去關,有人功成名就。

 

那時候的我想,這些人只是勸我放輕鬆,而這樣的解釋無法安撫我,我依舊在每一天的教養中想要尋找答案。

 

而現在的我看了很多孩子的狀況才懂,原來,當一個父母高壓的要求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生存本能就會在父母面前展現父母想要呈現的樣貌,孩子懂得在父母面前即使氣到想殺了對方,也不能表現出來;孩子知道,這時候該做什麼事?該說什麼話?該怎麼處理事情?才能得到大人的歡心。

 

而那些累積的憤怒,那些累積的忌妒,那吞下的冤屈,又該哪時候爆發?選擇那樣的方式爆發?

 

我們被父母跟教育體制要求着『要乖』、『要服從』,頂嘴就是不對,那時候的我們如何懂得跟不合理的事情說不?如何懂得自我判斷?如何懂得思考?

 

於是,當一脫離了體制,一脫離了父母,我們只能把無法思考只懂服從的孩子交給命運,當命運給他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帶他看某一個專業世界,就有專業的世界,當命運交給了一個黑道大哥,就有黑道的世界。

 

而這樣的人生,並非我們所樂見的。

 

最近,有一天在共學團的教室,忽然五歲兩個月女兒跟三歲半的小卉有了爭執,那天身體很不舒服的我坐在地板上,小卉哭倒在我的盤腿上,我的女兒很生氣的在遠遠的地方對著我們,那時候的我,因為身體不舒服的關係,有點累,也很不舒服,我心想:『怎麼又吵架了?怎麼又生氣了?』,念頭才一剛有,我就想『難道我來共學團,不是就是要孩子練習跟別人相處,學習如何吵架?如何看懂吵架?』

 

於是,我打起精神處理哭倒在我腿上的小卉,然後,再理解女兒的想法,當女兒跟小卉又開心的玩在一起時,我才得以休息,只是,夜晚回家後,女兒在床上準備入睡時,很平靜地告訴我『媽媽,妳今天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在生氣很委屈的時候,妳先安慰小卉,沒有理我!』

 

因為這樣一句話,我整晚道歉也安慰着孩子,告訴她我有多在乎她,才讓她開心的入眠。

 

那時候,我心想『孩子的心情真不好解決』,可是,謝謝她願意這麼老實地告訴我她的忌妒與不滿,讓我有機會可以看見她發脾氣的樣子、瞭解她妒忌的心情與不滿的情緒,也有機會可以排解。

 

現在的我,常常看著女兒跟朋友間的爭執,她會在我的面前大聲地表達她對朋友的不滿,她會跟朋友自己表達自己的憤怒,她也會自己選擇不要交一個朋友,她在我的面前,可以真實的開心大笑,可以真實的哀傷與憤怒,可以真實的表現出她的歉意。

 

我很珍惜着這樣的幸福。

 

一個可以看到孩子每個真實面的幸福。

 

一種在母親面前,喜怒哀樂都自在的幸福。

 

因為這樣的真實,我才看得懂最真的她,懂得哪一關的情緒她過不了?哪一關的爭執她看不懂?哪一關的感覺需要幫忙?

 

孩子,不該是父母的『雙面情人』。

 

 


延伸閱讀

9 comments
  1. 很好令人審思的人性觀察。。。
    版主回覆:(10/24/2012 02:04:54 PM)
    謝謝您的回應!謝謝

  2. 欸,好久沒留言了(艸)。
    我突然有個想法,如果可以讓全世界的媽媽們來拜讀妳寫的文章就好了(欸),因為我想到日本人就是在以和為貴這樣的教條下長大的。
    不過翻譯成各種語言是個大工程呢!
    版主回覆:(10/24/2012 02:06:56 PM)
    我呀!因為文章的很多觀念跟別人不同,
    得到的回響也不同,
    當然也很多負面的批評,
    所以,常常很多東西想了,寫了,放著,
    我也知道可以幫到很多跟我一樣有質疑的人,
    只是,
    我還需要很多勇氣呀!

  3. 這樣的真實,用錯地方,有時,反而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呢!
    因為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如此包容自己。
    有沒有想過,以後女兒的婆婆能容忍這樣真性情的她嗎?
    她的上司,有包容她指責的肚量嗎?
    人生,沒有那麼簡單••••••
    版主回覆:(10/24/2012 01:33:58 PM)
    我也很真實,我從來不需要我婆婆的容忍,
    我也不去容忍我婆婆,寧可老死不相往來,也不想委屈自己。
    如果婆媳之間,人跟人相處一定要有一方隱忍,那就是種悲哀。
    無法相處就無法相處,
    沒有方法就分開,何苦折磨自己?
    各自找自己自在的方式生活著。
    他不一定要有上司,也不一定要有婆婆,
    但是她可以活得很真很理所當然,
    如果要帶著面具生活,
    每天隱藏自己的不舒服,
    說穿了,不用等別人來傷害她,他的人生也只是自己在傷害自己,跟自殘沒有兩樣。
    一個只會用委曲求和來自殘自己的人,人生,永遠不會簡單。
    有些婆婆,妳委屈到死,他也不會心疼,
    有些上司,你為他賣命到死,他也不會感恩,
    不會尊重人的人,
    我委屈自己的心情去面對,說穿了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人,說穿了,是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不簡單的。

  4. 我認同你們的看法,但這樣灑脫的人卻很少,除非孩子一輩子都不需過團體生活,否則很難。
    對現代人來說與上司或婆婆相處的時間其實不一定多,反而很多時候是和自己的配偶、孩子、手足、同學或同事有較多的互動,所以我會告訴我的孩子,每個人個性都不同,其實要相互包容體諒才能相處,太有個性,其實表面上看起好像是占上風,但骨子裡是如何,只有自己知道。若以我的個性我會覺得不容恰的關係讓我不快樂及不舒服。
    版主回覆:(10/24/2012 09:25:33 PM)
    其實,我有點不懂噢!
    為何當一個很真的自己就一定不好相處?
    在共學團中的孩子,如果是情緒表裡如一地反而很好相處,
    而孩子們也會看到每個孩子的不同,
    所以他們可以看到別人的個性不同,
    也才能找出跟不同人有不同的對待與相處方式,
    那不是委屈自己,而是看懂理解後,找出兩個人最好的相處方式,
    所以反而很好相處,每個人在團體都很自在。
    那種雙面人的孩子反而是不好跟團體相處的,
    你不知道怎麼得罪她?
    為何他不會處理自己的狀況,用背後出箭,
    久了被看出來了,反而不能相處。
    想看看這個孩子,會表面對弟弟好,可是偷偷地傷害弟弟,
    那麼這兩個孩子,以後手足真的會相處好嗎?
    我想這個弟弟長大後,一定可以不要理他就不理他。
    感情真的好嗎?
    說真的,
    你的個性可能是很害怕大家爭執吵架,
    凡是要求和諧跟不吵架,
    只是,不是別人容忍你,就是你去配合別人,
    只是,那不是辛苦你,就是辛苦了別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體諒別人互相包容
    那不該是被逼的
    而是去看懂每個孩子的個性,
    去懂每個人的不同。
    這樣才能理解。
    我想你難道覺得人前一面,人後一面才能人際關係融洽?
    還是覺得,那種人前跟你很好,人後給你一箭的人最好相處?
    所以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人噢!要先活得自己像個人,才能去理解別人,也才能去同理別人。

  5. 隱忍真實的情緒,通常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那些被壓抑下來的東西,通常會在奇怪的地方找到出口。我看過一個才四歲的小男生,會在別人喝了一口養樂多後,把養樂多放下來要講話的空檔,立刻拿走別人的養樂多,同時大聲地喊說"你不喝了!你不喝了!",如果對方表示自己還想喝,但可以再拿一瓶新的給他,他會喊得更大聲,不停地重複"你不想喝!",然後帶著那瓶已經喝一半的養樂多逃離現場,完全聽不進去其實自己可以再得到一瓶全新的。當他自己想吃某樣東西的時候,會對大人講說"你想吃某樣東西嗎?",如果大人說沒有,或沒有意會過來其實是他想吃,他就生氣。我一個大人看這樣的四歲小孩,還可以覺得他可愛。但是用這種模式跟旁人互動的成年人,就讓人感到很頭痛啊。
    版主回覆:(10/26/2012 07:01:53 AM)
    這個孩子其實需要大人的幫忙,
    他需要學習如何完整陳述自己真的想法,
    並且去看懂背後恐懼的原因,
    孩子生氣,有時候只是因為,『如果不生氣,大人不會看到我的難處』
    只是,常常這時候卻被壓了下去,
    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6. 我其實是不懂你的標準
    我的父親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
    不論是私底下或是對人
    人家說"身教不如言教"應該是這樣的道理吧
    如果你是一個雙重標準的人
    我相信你的小孩看到的也是這樣的你
    當然也會有這樣的舉動吧
    版主回覆:(10/26/2012 06:55:42 AM)
    你確定你有看懂文章內容嗎?

  7. 是的,如同上頭網友提到的:人生沒這麼簡單。
    在這裡讀到的文章讓我知道:跟著自己的小孩一起成長,是為人父母的人生當中,更不簡單的一件事情。
    大家都知道人生不簡單,可是卻又經常把小孩子看得太簡單。
    太早學會壓抑,不如早點學會如何表達。讓小孩子早早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將來長大了他們自然會在人際互動中找到合適的表達方法(包括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的方式);但如果從小就只會壓抑,我不認為長大後要學會自我表達會比較容易。
    當然,要讓小孩學會表達,遠比讓他們學會壓抑要難得多。所以,人生真的不簡單。 🙂
    版主回覆:(10/26/2012 11:10:26 AM)
    您說的很對,小孩真的比大人還不簡單。
    如果人一直要去迎合每一個的標準,那人生真的不簡單,
    因為人是多元的,符合一個人的標準,不一定符合另一個人,
    懂得自己的感受,比去迎合很多人的感受還重要,
    現在的父母,太多把自己的一堆世俗的標準強壓在孩子身上,
    在孩子還沒有練習完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時,
    就先要迎合與配合別人的感受,
    然後,長大後才要去找回自己,
    這一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父母一堆規矩一堆標準,說的好像為了孩子好,
    而父母卻看不出來,很多時候是自己的控制慾在作祟。
    人要先學著去感受自己的情緒
    感受自己的心情
    表達自己的心情
    長大後才能『感』同『身受』
    從小沒有感受
    怎麼『感』同身『受』?
    說穿了,也不過是用世俗要求的那一面假面具對人而已。
    這樣活著,很可憐!

  8. 我很欣賞你的觀點,對我也有很多的提醒。但就像你說的,每個人看到的文字與理解,有時是不一樣的。最近我的寶寶要出生了,希望自己在養育的過程中,也能有這麼多的自省與體察,還有勇氣。
    版主回覆:(12/04/2012 08:00:23 AM)
    恭喜您,有了新的生命,
    祝福您跟您的孩子。

  9. 懷孕時看過一部電影"凱文怎麼了",關於一個已經盡了力卻還是教養出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最後犯下校園血案的兇手.看完電影後,我一直心中懷著不安,擔心自己無力教養自己的小孩.讀了您的文章,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似乎也是一篇篇的謊言堆砌而成,這些謊言終究會形成情緒的包袱,在堆積過度後瞬間崩塌.情緒的管理,對父母是一門大學問,我也希望能有機會和其他父母交換觀察心得,讓小孩能多元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貼上單一出口的"乖"小孩
    版主回覆:(12/05/2012 02:31:31 AM)
    這部片我好想看呀!可是一直租不到,我很想去看看那裡面的狀況到底在哪裡?
    爸爸媽媽的情緒是一直在影響着小孩的,
    躲都躲不掉,
    真實地面對各種情緒,真實地面對孩子,
    不要虛偽的包裝,
    孩子才有機會練習各種的情緒。
    謝謝您的提醒
    我要再去找這片來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