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罵時刻

  _1120928  

欠罵時刻(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組成親子共學的日子已經兩年了,說不疲憊其實是騙人的,這兩年來每週三天以上的共學,父母跟孩子一起出來,很能看懂家庭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我常常在網路上分享團內的訊息,卻也不能否認,共學團就如同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並不是每個共學團的父母都真的在這邊成長,也不是每個孩子眼神都能夠發亮,父母逃避孩子問題的、看不懂問題的也一直存在,而這一切會全部都反應在孩子的身上。

經過了兩年的運作,郭老師在幫別人組成新的共學團的時候,總會先要求父母上課,經過瞭解才能夠加入,我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郭老師分享了四歲九個月大的小寶的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郭老師正在家中後陽台處理事情,郭小寶跑到他的身邊,爬上了洗衣槽,他拿起了舊報紙揉成好幾團塞在洗衣槽的排水孔,然後打開水龍頭讓洗衣槽內裝了滿滿的水,水槽裡面的水幾乎快要滿出來的時候,小寶把水關起來了,然後在水平面上鋪上一層舊報紙,報紙因為浮力的關係沒有沈下去,小寶拿起了塑膠的恐龍玩具,一隻一隻慢慢的放上去,小寶很小心翼翼地觀察着,報紙跟恐龍都沒有沈到水中去,於是,他開口向在一旁微笑着觀察他的小寶爸爸說:『請借我你的瑞士刀。』

 

小寶爸爸二話不說,拿給他自己常用的瑞士刀,小寶把瑞士刀放在水平面的報紙上,報紙馬上隨著瑞士刀的重量沈了下去,這時候小寶漾出了笑容,得意着自己的實驗與觀察。

 

那是孩子的浮力實驗,也是孩子的觀察。

 

當了媽媽之後,因為我從來沒有覺得有必要打罵孩子,也不覺得找不到方法教孩子,於是,常常有人問我:『妳的孩子難道不會皮到很欠罵欠打嗎?』,甚至有人說:『那是妳運氣好生了一個好女兒。』

 

每次看到網路上打罵孩子的原因,我總是覺得媽媽的焦躁大過於一切,很多事情,可以不這樣處理,就如同郭老師一樣,如果他沒有完整地看清楚小寶行為的整個過程,他會永遠不知道原來一個四歲多的孩子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去鋪陳一件事情、去觀察一件事情、去實驗一件事情,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滿足與自信。

這中間有多少一般父母所謂的欠罵時刻?

 

『用舊報紙把排水孔塞住』,馬上被罵。

 

『浪費水,把水都流到快溢滿了。』這也是個欠罵時間點。

 

『在水面上鋪上報紙』,報紙會縐到很噁心,應該被罵。

 

『把恐龍玩具跟瑞士刀放上去。』竟然玩水,還是該被罵。

 

最重要的是,後續的收拾很麻煩,邊收拾邊罵。

 

這一件事情,有多少的『欠罵時刻』可以如此理所當然的中斷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完整性,可以中斷父母瞭解孩子的機會,可以中斷孩子在自創的遊戲中得到的滿足與快樂?

 

我想起當初剛搬到新家的時候,整個房子才剛剛油漆過沒多久,才剛滿三歲還沒有進共學團的女兒有一天看到別人在畫壁畫,回家後拿起畫筆就開始在牆壁上作畫,我在一旁帶著笑臉看著孩子努力作畫的表情,女兒在我的眼神下得到了快樂,越畫越開心,然後得意地展示作品給我看,我大力的稱讚着孩子,孩子滿意的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收玩具的時候,我跟著孩子一起收玩具,然後我拿起了所有的工具,跟孩子說:『來吧!把牆上的畫擦掉。』,我們兩個人,拿起橡皮擦擦不掉,拿起抹布也擦不掉,拿起了刷子更不可能刷掉,用了好久好久,女兒說:『媽媽,好像洗不掉。』,我點點頭說:『原來牆壁上的畫很難洗的掉呀。』

 

女兒點點頭,看了一段時間的牆面沒有說話,從此之後,我沒看過女兒畫過牆壁,家中隨她滿意拿到開心的畫紙,隨手就拿起來畫,也沒看過她把牆壁當作畫布過,甚至會告訴別的孩子:『畫在牆壁上,很難洗掉。』

 

我在想,如果當她拿起筆往牆壁走的那一刻,我就『識破』她的詭計而罵她,是不是以後的好幾年,只要她拿起畫筆往牆邊走,我就要吼一次?我是不是就錯失了讓孩子學習的機會?

 

孩子兩歲多的時候,跟朋友在電梯裡面跳躍,當別人罵孩子的時候,我蹲下來告訴女兒說:『寶貝,妳在電梯裡面這樣跳,媽媽會很害怕,可以先體諒一下媽媽的擔心害怕嗎?幫媽媽惜惜?』,女兒停止了跳躍,拍拍我的背。

晚上,我拿著一條線綁著一個盒子,跟孩子玩電梯的遊戲,女兒才知道,原來電梯是個大箱子,上面靠纜線決定高度,如果跳躍,線斷了,箱子就會掉落,在裡面的人會很危險,所以『媽媽才會擔心害怕。』

一直到現在,女兒還是會觀察透明電梯的結構,還會注意到有其他原理的電梯,有時候拿著線綁著玩具車,玩汽車電梯遊戲,而問題也越來越多元,『媽媽,請問為何電梯知道這個位置剛好是五樓,該停在這個位置?』,於是,我們又做了一個盒子,觀察線與電梯高度的關係。

 

今年女兒五歲五個月的時候,我跟老公帶著女兒到東京九天的自助行程,女兒很愛飯店早餐所提供的飯糰,連兩次到日本整天胃口都驚人的好。

 

有一天早晨,我們三個人在飯店用早餐,女兒已經吃掉了兩個飯糰一個麵包,還意猶未盡地拿起了自己的瓷餐盤往取餐處取餐,我跟老公坐在位置上遠遠地看著女兒小心翼翼地拿著餐盤回來,而餐盤上還有兩個大飯糰,我聽到老公倒吸了一口氣,正準備開唸,我邊吃邊小聲地說:『不要唸她。』

 

老公聽到我這樣說,很不以為然地說:『為什麼不要唸?她又吃不完,拿這麼多幹嘛?』

 

我回答老公:『昨天,你也是吃不下,還不是買了一堆便利商店的炸肉回來?先不要唸可以嗎?』,然後,我微笑着看著走到桌邊的女兒,開心地說:『哇!妳好棒,自己去拿了兩個耶,有這麼好吃嗎?』

 

女兒點點頭說:『我最喜歡吃這種飯糰了!』,於是坐好開始吃飯糰,飯糰才剛剛吃了幾口,女兒的臉色就有點糾結,然後說:『媽媽,我覺得這個飯糰的味道變了,不太適合我的胃口。』

 

我看著老公對著我挑眉,一臉『妳看吧!』的表情。

 

我笑笑的對著女兒說:『味道不一樣,感覺不好吃了嗎?』,女兒點點頭。

我笑笑地回答孩子說:『沒關係,媽媽幫妳吃這一個,另一個妳試試看可以嗎?』

 

女兒開心地點頭了,我幫孩子吃了一個飯糰,另一個飯糰孩子勉強地吃進去了。

 

回到房間的時候,我抱著孩子拿起了筆跟紙,在紙上畫了圖,詳細地告訴孩子:『寶貝,如果妳肚子不餓的時候,我請妳吃飯糰,妳可能會覺得一點都不好吃,可是,今天早上,當妳肚子很餓很餓的時後,吃第一個飯糰,妳就會覺得好好吃噢,怎麼會有這麼棒的食物?可是,當妳吃到第三個的時候,妳就會覺得不好吃,那不一定是飯糰味道變了,而是飯糰對妳的肚子來說已經不需要了,所以吃到會想吐。所以,要吃多少個飯糰才「足夠」呢?在哪樣的時間吃,會讓妳覺得又好吃?肚子又很舒服?』

 

女兒想了很久以後說:『肚子很餓很餓的時候應該吃兩個,再吃一半,就夠飽了!』

 

我笑笑地摸著她的肚子說:『那我們下次來試試看看,妳的肚子的容量,要裝多少的食物分量,才會讓妳覺得肚子很舒服,而食物也很美味好嗎?』

 

那時候的老公,在一旁有點傻眼。

 

是的,沒錯!我用經濟學的邊際效益理論在告訴孩子肚子與食物的關係,我跟孩子繼續討論着邊際效益遞增,也討論着邊際效益遞減,甚至後來,孩子在買東西的時候會告訴我:『因為,我沒有過這種東西,所以如果我有,我就會非常非常的開心。』、『這個東西我很多了,所以買了我也不會很開心,就跟媽媽畫的那個線一樣。』

 

我在想,如果當初孩子沒有再多拿第三個跟第四個飯糰,孩子沒有吃到撐的感覺,沒有吃到感覺飯糰味道都不好吃的感覺,我或許沒有機會告訴孩子這個理論,即使說了,孩子也不會懂。

 

如果孩子將第三個跟第四個飯糰端過來我們面前時,我們就已經開罵:『吃不完,拿這麼多浪費食物。』,那孩子也永遠沒有機會去想想肚子的容量跟食物美味的關係,未來也更容易浪費食物。

 

因此,現在如果有人再問我:『妳的孩子難道不會有很欠罵的時候嗎?』

 

我會比以前更有自信的說:『沒有!』

 

因為,我越來越懂得當自己罵下去的那個當下,我會壞了孩子多少事情的完整性,我又會錯失了多少看懂孩子的機會?也錯失了多少讓孩子從中得到思考的機會?

 

我想或許每個孩子都不是長大才會半途而廢,而是父母從不等待他們完完整整地完成一件事情就開罵。

 

我想也不是每個孩子從小就看到表面就評論,而是,有太多的大人只看到表面就評價孩子。

 

現在的我也懂了,在別人眼中所謂的『欠罵時刻』,卻是我跟孩子眼中『最幸福的時刻』。

 

 

 

『慎重聲明』:
經過幾年的歷練,我不認為有某種理念、某種學說、某種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也適合所有的家庭。
父母總是必須在教養中,去思考每個學說、每個團體背後所想傳達的價值觀與目的,為孩子與家庭選擇最好的成長方式。

我文章中所有的貢丸團、共學團是一群父母互助組成,沒有人從中獲利,目前已經在102年六月底解散,在共學團內有許多的孩子是一直撞牆,大人看不懂卻被孩子當成見死不救,孩子受傷累累的,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團體。

目前我協助一群父母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讓父母跟孩子認識相同理念的新朋友,也依舊很認真、很開心的陪著我的兒女長大,因此,我跟任何的協會、基金會、補習班、安親班、『任何的共學團,沒有任何的關係』。


延伸閱讀

13 comments
  1. 在別人眼中所謂的『欠罵時刻』,卻是我跟孩子眼中『最幸福的時刻』
    ^^^
    寫的真好~~~~~~ 火氣上來時,另一面其實是幸福的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1:26 PM)
    其實孩子的『欠罵時刻』
    一定是有我們看不懂得,(看不懂他們不是搗蛋,而是用他們的方式在處理事情)
    或是小孩不懂的地方(例如為何在電梯裡面跳躍?)
    這兩種問題只要父母願意觀察跟尊重,陪著孩子一直試,
    都是幸福時刻,
    父母看懂孩子的美好,
    孩子懂了某件事的成就
    何樂而不為?

  2. 寫得真是棒啊,深得我心~~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2:28 PM)
    謝謝您的鼓勵

  3. 所以可以說讓小朋友去體驗比「念」來得有效嘍?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3:54 PM)
    我常跟別人說,如果用『念』的有用,
    聽CD就可以懂微積分
    當博士了

  4. 好棒的親子教育, 要向你學習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4:19 PM)
    謝謝您,
    我只想幫助更多的孩子與想努力的父母

  5. 吸取不同的經驗~融合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謝分享呀 ^^ …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4:38 PM)
    謝謝您的鼓勵!

  6. 我很認同應該先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才能從中學習成長,不要設定框架、不要急著責備孩子與大人期待不同的行為,父母在一旁觀察即可,
    不過…如果孩子才一歲,有些事情真的沒辦法溝通,那涉及安全的行為是不是就可以先限制,往後等孩子大了能聽懂了再解釋呢?
    版主回覆:(12/12/2012 09:30:55 PM)
    我當初孩子一歲的時候,
    例如搶別人玩具,我會很正經地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
    或者用演的,(例如演在餐廳跑,撞到人會如何)
    或者用實驗的(各種溫度的水,請孩子摸摸看)
    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有很多種方式
    例如:『你不可以這樣在馬路上跑』這是責怪孩子
    『我會擔心車子多很危險』這是讓孩子懂媽媽的感覺
    不同的語言傳達的是不同的思維,一種是限制,一種是看懂別人的感覺。
    我的第一本書大多是孩子兩歲前的紀錄,
    您可以參考看看,
    不過現在的我看共學團內三個月就來共學的孩子,
    才想,如果即使是BABY你懂得跟孩子溝通
    孩子會懂你對他的尊重
    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會驚人的快速。
    提供給您參考
    謝謝

  7. 我的小孩兩歲,通常如果在安全的範圍下,我不會去制止他,但有時他把水打翻了或是弄壞了什麼東西,我都還沒跟他說時,他就馬上躲起來或是說那是弟弟弄的,我通常會要他和我一起處理善後,可是他幫忙一下子又跑開了,請問有什麼好方法可讓他承認是他做的而且會主動善後呢??謝謝。
    版主回覆:(01/15/2013 09:16:34 PM)
    躲起來跟把罪推給別人,這一點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是怕被責難還是被處罰?
    而這些責難跟處罰有讓孩子學到面對問題嗎?(如何收拾善後)
    我想,媽媽該幫孩子的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恐懼的去面對。
    加油!

  8. 原來 可以這樣思考
    當妳的小孩真是幸福
    我也希望可以這樣教育小孩
    想請問共學是??
    版主回覆:(01/15/2013 09:19:05 PM)
    共學是一群爸爸媽媽各自帶自己的孩子出來玩,
    或者選老師一起上課,
    可是這群父母的理念必須相同,
    孩子才可以在同儕之間自在地學習人際互動。

  9. 原來 可以這樣思考
    當妳的小孩真是幸福
    我也希望可以這樣教育小孩
    想請問共學是??

  10. 身為父母,「看不懂小孩在幹嘛」的時候,通常就是最容易「失去耐心」的時候。
    說來說去,還是「理解、溝通」,還有「耐心」阿~
    (感謝這篇文章分享,看到小寶做實驗的過程,我也忍不住嘴角上揚了一下)
    版主回覆:(01/15/2013 09:33:54 PM)
    有很多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好好的觀察孩子,
    就用自己的人生定義幫孩子定義,
    尊重孩子的行為方式,
    慢慢地觀察,才能降低『出錯手』的機會呀!

  11. 我兒子兩歲,白天是婆婆帶。他常常東西玩一玩不收就走了,偶爾會收個一兩次,常常我都是在他面前一邊說"不要丟東西,東西壞掉了你就沒辦法玩了",有時候他不收我也沒收,跟他說"你不收,我們就都不要做其他的事,就一直停在這好了",他知道我生氣,但他也一樣不收,我不知這要怎麼教。或者有時候,東西往別人身上丟,因為有時丟到大嫂,她感覺很不爽,好像覺得我這做媽的都沒在教(他覺得要打),所以有時大嫂在時,我就很害怕我兒子又丟到她(有時我也不知他是否是故意的)。不知王小姐,還是其他的家長有什麼好方法能讓小孩不要亂丟東西呢??(可是如果真的是垃圾他就會丟到垃圾桶,別人還不能幫他丟)
    版主回覆:(01/29/2013 01:14:52 PM)
    親愛的媽媽:
    我們總是以為教孩子自己收玩具,是在敎負責任,
    可是孩子看到的是你的用心?還是你的計較?
    以後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說『那又不是我的事?』你會怎麼想?
    過陣子,我分享另一篇文章,
    所謂的互相,那時候我們再來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12. 謝謝王小姐回覆我們這些網友總是回覆的很詳細,不會一兩句帶過,快過年了,祝和我同名的你新的一年事事順心,身體健康(當媽後才發現這是最重要的)
    版主回覆:(02/19/2013 02:39:08 PM)
    謝謝您的祝福,
    承蒙您的祝福,我熬過了人生中很難熬的一關,謝謝您!

  13. 親愛的媽咪,我常看你的文章,但有些疑惑…和感慨…..每次把你文中的小孩作為套到我家庭當中那個"30歲的大人"vs"5.60歲的老爸老媽"身上,總是沒有什麼違和感………身為家人,看到他們這樣的情境在眼前不斷上演真的好無力……大人還像個小孩一樣做著欠罵時刻的事情,也是如此讓她去嘗試嗎?
    版主回覆:(08/21/2013 05:30:19 PM)
    在台灣這樣的環境長大的人,
    或者說,在這個世界上,
    那個大人,不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老人家還沒長大就被逼著穿大人的衣服,
    老了才能耍耍賴,討別人的注意,
    不也是一種填滿自己過去的方法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