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地跟著走

_1120003  

 傻傻地跟著走(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搭上飛往東京的飛機上,我跟女兒兩個人坐在座位上,五歲六個月的女兒自己脫了外套也脫了鞋,扣上安全帶調了一個很好的姿勢,靠著我準備入睡,後面卻傳來一個小男孩的興奮語氣,一直重覆着說:『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

 

小男孩的興奮感染了我們,我跟女兒相視一笑準備入睡,然而,小男孩的興奮就像是停不下來一般,開心地在機艙內反覆地歡呼着,一直到他的父親大聲一吼:『閉嘴!吵死人了!』

 

男孩的興奮被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冷卻了下來,整個機艙也恢復了安靜,我被男孩父親的吼罵聲嚇了一跳,久久無法入眠。

一直到了東京的機場,下了飛機後每個廁所間排滿了人,我又遇到男孩一家人,小男孩年紀比我女兒大,剛剛在飛機上睡飽的他就像重新充滿了電,又蹦又跳的重覆着說:『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迪士尼呢?迪士尼在哪裡?』

 

孩子的母親或許是受不了了,從孩子的頭打下去,大聲地說:『閉嘴,吵什麼吵?』

 

女兒看到這一幕,有一點嚇到,靠著我不說話。

 

那時候的我在想,我們的行程也有去迪士尼,為何女兒卻沒有那樣的興奮與期待?

 

過了幾天,我跟女兒在淺草觀音寺,愛建築的老公又拿著相機到處拍,我跟女兒在一旁休息着,女兒站在一旁看別人求籤看出了神,後來,她問我:『媽媽,他們在做什麼?』

 

我回答:『寶貝,他們在求籤。』

女兒繼續問:『什麼是求籤?』


我回答:『因為人如果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或者對未來不是很明確地知道,就會很怕下錯決定,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會想要問神明,可是神明不會說話,所以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求籤筒的方式,來看看神明給的指示是什麼,這是一種人跟神的對話方式。』

 

女兒問:『為什麼要問呢?為什麼不自己想辦法?』

我笑笑着抱著孩子說:『因為,人不是什麼都懂,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是會害怕的。』

 

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我忽然想起了飛機上的那個男孩,於是,我問着女兒:『寶貝,爸爸媽媽說要帶妳去迪士尼,妳開心嗎?』

 

女兒很自在地說:『開心呀!』

 

『可是妳記得那天在機場遇到的那個哥哥嗎?一直說我要去迪士尼、我要去迪士尼,妳會跟他一樣想一直說嗎?』

 

女兒看了我一眼,很理所當然地說:『又不是下飛機就是迪士尼。』

 

那個當下的我才真的瞭解,從女兒小的時候,不管有任何的行程,我都會詳細的解說,並取得共識之後才成行,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這次的東京行,在剛出發之前幾天,對於行程的討論,我甚至連幾點起床、坐誰的車到機場、如何辦理報到通關手續、飛機上的設備、接下來幾天的行程都一一詳細解說,如果有要臨時更改行程,也會詳細地告知,讓孩子知道,也讓孩子選擇,不會有莫名其妙『傻傻地跟著走』的狀況。

在去藤子不二雄博物館的時候,我告訴女兒,那是一個博物館,而不是多拉A夢的“遊樂園”,那裡搜藏了漫畫家的原稿,很少看電視的她甚至不認識誰是胖虎,我在行前一一的講解,還告訴孩子裡面設施的典故,於是,那天,我看著女兒拿著中文的導覽器靠在耳朵旁邊非常認真的一個個聽著講解。

去明治神宮的時候我用最簡當的方式講解什麼是威權的君主制度,什麼又是民主制度,我們為何要去看這個建築?在表參道的時候因為當室內設計師的老公需要,所以,她的父親會去拍許多的精品店設計,那時候的我跟她可以有哪幾種方式邊玩邊等待?於是,我們兩個人在表參道玩『誰走路沒踩到落葉遊戲』、在咖啡廳內挑選蛋糕跟飲料,母女倆悠閒地看著人來人往的人聊天。

因為瞭解所有的行程,因為懂得接下來會到哪樣的場合遇到哪樣的人,所以女兒可以很自在地在每一個行程的當下自在,甚至自己準備要玩的東西、要看的東西、要吃的東西,自在且從容。

 

那時候的我才懂,那個飛機上的男孩父母只告訴孩子『我要帶你去迪士尼』,卻忘了解釋所有的過程,而孩子看到機場沒有米老鼠,看到通關很無聊不是迪士尼,孩子在每個當下失落,因為失落也擔心着父母遺忘,而用他的方法一直提醒、一直提醒著,即使被打被罵也要繼續。

 

那是父母的疏忽加上孩子的恐懼所形成的必然狀況,不是我的女兒比別的孩子穩定,也不是我的女兒天生不會吵鬧。

 

於是我懂了,很少的父母會每天好好的跟孩子報告今日行程,也不會詳細解說今天會遇到什麼人、會走怎樣的路、會吃什麼東西?

 

孩子就好像是一個行李一樣,『傻傻地跟著走』就對了。

 

然而,『傻傻地跟著走』要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無知的一切?

 

不知道今天會被帶去哪裡,不知道今天會遇到誰,不知道今天會怎麼走?一切在恐懼中進行,被動地聽著父母發號施令。

 

『傻傻地跟著走』要有多大的能力去適應『與自己想像的不同』?

 

『傻傻地跟著走』要走多久就會麻木,長大了之後,傻傻地跟著輿論走、傻傻地跟著朋友走、傻傻的跟著不對的人走?

 

這樣的人生,每天都需要一個籤筒。

 

回到台灣後,女兒跟朋友玩,小卉想要借女兒的新玩具,女兒說:『現在不可以,要等一下。』,小卉在女兒的一旁一直說:『彈彈姐姐借借、 彈彈姐姐借借、 彈彈姐姐借借。』

 

女兒以為小卉不尊重她的物權,而生氣了,小卉被女兒的怒氣嚇到,抱著父親哭了很久,我安撫了女兒的情緒,等孩子的情緒恢復了才問:『妳覺得為何小卉會一直說一直說呢?』

 

不再那麼生氣的女兒說:『因為小卉不知道我到底會不會借她,太害怕了,所以一直說一直說。』停了一會兒,女兒走到小卉面前餘氣未了的說:『對不起,我對妳很兇,不過,我不喜歡妳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

 

那時候的我笑了,女兒懂了原來很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會害怕,因為害怕,所以會有不同的狀況。

 

孩子不知道會不會被父母騙,又不知道一切的行程,所以那無知的恐懼讓孩子一直提醒一直提醒着父母。


父母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愛、自己的付出有沒有被看見,所以,做每件事情都要碎碎唸、碎碎念。

 

人們因為不知道未來的社會會怎樣,因為對未來的恐懼,所以,逼著孩子去做一些『將來』你會感激我的事情,而忘了當下。

 

人的一生,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無知的恐懼,與其讓孩子在無知的恐懼中,慢慢的麻木,慢慢的無意識的『傻傻地跟著走』,還不如,讓孩子懂得,在瞭解當中,自在當下,也自在地學會在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處理。

 

父母不是神,親子間也不需要籤筒,但是,我們卻能夠花一點點小小的時間,讓孩子少掉一些無法預知的恐懼。

 

親愛的孩子,

 

我寧可花時間每天跟妳討論行程,也能可花時間讓妳瞭解每個事情的流程、會遇到什麼事情、該有怎樣的面對,讓妳在沒有恐懼下學會面對不同的狀況、適應不同的環境,也不要妳在無知的恐懼中慢慢的放空自己的腦袋,只學會~~~


『傻傻地跟著走』

 

 

 


延伸閱讀

7 comments
  1. 飛機上的男孩和他家人,也許不是妳這樣觀察就可以定論的。請問妳接觸過自閉症的孩子嗎?其中的一些就是認知能力還不足,重覆一句他的要求,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
    版主回覆:(12/04/2012 08:04:03 AM)
    親愛的,
    那個孩子很正常,很多都可以表達,
    共學團的創始團內有一個孩子是自閉症的孩子,
    兩年下來,
    我不覺得他跟別人有多多的不同,
    有時候堅持起來真的很固著,
    不過,我們懂得如何跟他溝通,
    孩子懂得你尊不尊重他,
    得到的回應也會不同
    最近,我還覺得他的能力比起一般錯誤教養下的孩子溝通與處理能力強很多,
    我不是沒有接觸過這類的孩子,
    相反的,幾乎每週有三天大量相處,
    孩子的母親跟身邊的大人,
    都用很尊重的態度跟孩子相處,不會因為孩子有什麼不同而另眼看待,
    這對孩子來說才是重要的。
    另外,我了解很多特教體系把特教的孩子『特別』對待,
    我不想點出其中很多的狀況,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孩子也需要別人的『尊重』
    那種尊重不是因為知道孩子的疾病而體諒,
    而是,真的當一個人在尊重。

  2. 很棒的分享!
    我們家老大3歲半了
    每次出門我也沒想過要跟他先解說
    只是讓他很高興地期待 明天要去xxxooo
    以後也來試試妳的方法!
    版主回覆:(12/04/2012 10:42:15 AM)
    三歲半了,應該很多語彙都懂了噢!
    越尊重孩子,多跟孩子討論行程,除了讓孩子用最自在的方式去面對環境,
    也因為自在而可以對環境有觀察與應變能力,
    真的很不錯!
    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感受媽媽對他的尊重。
    媽媽加油!

  3. 我覺得有時候如果大人或是長輩要出門前也應該要交代家裡的人他的行程(如果一兩個小時的就不用了),不要還得讓晚輩自己打電話去問(這樣感覺很差)。不能只因為是長輩就不用交代,但對晚輩出門沒交代就責備。還是要互相尊重。
    版主回覆:(12/05/2012 02:03:19 AM)
    其實有時候老人家只是想試看看,
    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
    家裡面的人到底有沒有人關心?

  4. 親愛的作者,妳怎麼知道這對父母在行前,
    沒有跟孩子說過行程呢?:p
    呃,我都會跟我兒子從頭到尾重複說很多次。
    我也會跟我教的小孩說很多次(學步兒或學前幼兒)
    但有些孩子聽完之後,包括我兒子。
    還是只會執著在他特別重視的部分,
    然後就一直在那裡不斷循環以及執著。
    甚而有些obessesive的狀況。
    他們也是完全正常,但是這年紀的孩子腦袋還未成熟。
    尤其是前額葉控制情緒以及需要注意的部分更是如此。
    或許父母已經一再重複經歷過類似的事件了,才會如此不耐煩。
    或是用比較高壓的手段去把在孩子腦中如同壞掉的收音機般的情境給壓下。
    當然他們的手法是不好的,
    不過我看起來這孩子正好就只是經歷這個階段而已。
    然後父母無法處理這種狀況,後來就乾脆都用爆炸的方式來面對。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辦法跟他們聊一大串東西,
    他們也不一定可以在腦中處理一大堆事情
    (尤其是小男生,他們的腦袋結構成熟度就是沒有小女生好)
    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冷靜。
    更不是每一個孩子都用同一種方式就可以處理他們的情緒或行為。
    版主回覆:(12/05/2012 02:39:27 AM)
    我文章裡面的這個男孩,已經是小學生了,我想跟你說的未發展成熟這件事情應該不太能夠搭起來,
    如果父母重復太多次而不耐煩,
    孩子難道不是學到父母的不耐煩?
    如果父母真的在行前已經講過很多次,為何在那當下要用吼的或打的?
    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孩子的腦袋還沒成熟,為何父母不能體諒需要更多的溝通與練習,直接打下去?
    到底這個父母有沒有真的體諒這個孩子,很容易見。
    另外,男生女生差別不多的,我不覺得拿腦袋結構跟男女可以規避父母教養問題所產生的結果。
    共學團的小寶才三歲的時候就很好溝通了,
    我們裡面被判定自閉的孩子也很樂於跟我們商量與溝通,
    有時候我覺得這個孩子的溝通與邏輯比一般教養錯誤下的正常孩子還好。
    我常常在文章跟臉書分享共學團的孩子互動,
    也常常寫出那個孩子跟別人互動的內容,
    一堆人來讚嘆這幾個孩子,誰知道誰被判定自閉又是個男生?
    爸爸媽媽不耐煩所以爆炸,
    孩子也是學父母的情緒控制方法,
    這能怪到腦內結構嗎?
    而我不覺得剛好孩子在這個階段,
    而是這個階段或許會展現出來,
    其他階段藏起來等爆發?
    你跟你的兒子說很多次,
    可是你有好好聽孩子說嗎?
    大人總是以為說了孩子就該懂,
    可是孩子真的覺得你是尊重還是命令?
    他為何不能堅持他要的那一塊?為何就一定要全聽你的?
    親子間一定要你輸我贏嗎?
    因為不滿不被尊重,所以用他的方式表示抗議,就被說固著?
    父母難道也不是執著於『我都說了,你還不聽』?
    跟孩子的反應有差別嗎?
    還有,
    如果你跟你的孩子沒辦法聊,
    那是因為孩子懂得你是在命令、說教與強迫,不是『聊』
    孩子不想聽父母說話,
    只因為,
    他已經對大人失去信任了!
    這樣的孩子很難很難幫了!
    那不是孩子的問題。
    請不要拿『疾病』『腦內結構』『爸媽失去耐心』來成為不尊重孩子的藉口。
    也不要都怪罪到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
    只要尊重與平等友善地對待,都可以激發出來大人沒有的能力。
    壞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沒能力的。

  5. 王小姐,你也太晚睏了吧。可是長輩真的只是想看晚輩有沒有關心他們嗎??有時都會想說會不會他們覺得不用交代,或是如果打電話給他們問何時回家,我會想說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煩,還要跟我交代。
    版主回覆:(12/05/2012 11:29:59 AM)
    全職媽媽通常只能偷睡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睡覺時間亂七八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這一個世代的長輩,小時候沒被疼過
    中年要忙生活打拼,
    愛情也不一定被疼過,
    老了終於有權力使性子了,
    所以才會說,老人跟孩子一樣,
    只是老人說話都不一定好聽,
    打電話問候的時候,
    只要說:『我們會擔心,所以打個電話問一下。』
    老人家心裡就會好多了!

  6. 我同意 4樓訪客的看法,
    尤其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用同一種方式就可以處理他們的情緒或行為" 這段話。
    每個人(小孩)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氣質,組合的方式更是千變萬化,
    這就是人之所以不同於蟲魚鳥獸的原因。
    人不可能觀察少數樣本的表現就可同理於其他完全不熟悉的人,
    人更不可能僅就片刻之緣就看懂一個人並正確地做出判斷。
    我自己的孩子,不要說出國去迪士尼這種高檔行程了,
    光是決定去買玩具就可以讓他興奮不已,
    嘴巴碎唸個沒完說著想買些什麼,躁動著等待出門的時刻。
    孩子去買過好多次玩具,非常清楚玩具店在哪、該怎麼去,
    裏頭大概會有些什麼玩具,本次採購預算也溝通清楚了,
    那他為什還會這麼興奮?
    為什麼不? 買玩具捏,當然興奮啊!!
    事實上,我的小孩在過程中若是缺乏了興奮與期待的表現,
    那我真要擔心他是不是生病了、還是心理有什麼壓力。
    版主回覆:(12/07/2012 06:58:13 PM)
    如果飛機上的那個孩子父母,也能像你這樣尊重孩子興奮的心情,
    就不會讓我有這麼深的感觸了,
    如果父母覺得他興奮就是應該的,
    那就不應該直接打下去或罵下去了。
    我的孩子出發前根本不知道迪士尼是什麼,
    她的開心是在那當下的開心,
    六天後她去到迪士尼當然興奮跟開心,
    出發當天,
    她知道『那時候是去坐飛機』,
    而且下飛機已經下午了,根本不可能今天去迪士尼,
    所以跟『今天是去迪士尼』不一樣。
    可是這個孩子為何分辨不出不一樣?
    你的兒子可以理解的是『現在要去玩具店』
    所以興奮那是當然的。
    可是搭飛機去到迪士尼是有一定的距離跟時間的,
    那孩子不懂,父母不應該也不懂吧?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用同一種方式就可以處理他們的情緒或行為,這一點我同意。
    不過不代表打下去。罵下去就可以,
    陪孩子去看懂自己興奮的感覺也很重要,
    如果只要孩子開心興奮就對,
    那孩子以後吃迷幻藥也開心,難道也是對的?
    在那個當下陪著孩子去看懂自己的行為造成別人的困擾也很重要,可是這對父母也沒有這樣做。
    我想如果你孩子要去玩具店的車上,
    吵到整車都露出厭煩的感覺,
    這難道就是對的嗎?
    而你那時候也要打下去嗎?
    那個孩子在興頭上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被打下去罵下去,
    我看那種孩子心理壓力才大吧?
    每個孩子的氣質不一樣,那不代表父母可以不尊重這個孩子,
    處理的方法可以千百種,
    說穿了,有多少父母處理的方法只有『罵下去』跟『打下去』兩種?
    如果說,這對父母有告知孩子『要去迪士尼』的行程,
    我想他應該也忘了,『在飛機上會有什麼狀況』『哪樣行為會打擾到別人』的行前告知吧?
    如果說我女兒『去坐飛機』的時候沒有興奮『迪士尼』,
    就是心理壓力太大,
    我覺得你也是看不清楚文章就下判斷,
    如果我的孩子搞的清楚什麼場合該有什麼情緒,
    卻沒有為六天後的行程興奮就是生病。
    那孩子一興奮就被父母說『躁動』算怎樣的心理疾病?????

  7. 很感谢你的这篇文, 我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我会尝试用这个方法去和孩子沟通.
    版主回覆:(12/12/2012 09:22:53 PM)
    謝謝您想為孩子努力的心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