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旅行!規劃思考篇

「行程捐棺,啟發孩子的思考之旅」

曼谷,我已經來過很多次了,疫情過後的第一次出國是有想要了解的工作,但是,也是陪孩子們過暑假。

第一天的行程是捐棺,夾帶著很多人的委託要趕快將他們的的善念變成福報,於是,第一天,孩子們有點不解接下來的行程是什麼?

當孩子問了好幾次:『接下來的行程去哪裡?』的時後

我們就知道他們沒有籌劃跟步驟思考概念。

 

「自主規劃的挑戰:孩子們的城市探險」

於是,第二天,大人在民宿中休息工作,孩子們自己去陌生的都市自己邊走邊討論邊注意身邊的人事物,他們負責採買午餐、隔天早餐的食材,計算量跟食物的種類,自己去思考。

還好孩子們有國際定位手錶,一切都好聯繫與安排。

下午我開始一一的引導他們思考,找鄰近周圍資料與資源的方式,找哪些套裝行程,去哪些平台找旅行資料跟攻略,孩子們把他們自己想去的地方寫在便條紙上,然後,依照地區分類、整理、討論,他們要去遊說別人『這個景點值得去』

『這個景點可以用這個方式去』

他們互相分享資訊、討論用哪個APP可以找到哪些資料?

他們用google map拉行程看哪些順路哪些不順路,地理位置怎麼思考?

順時鐘去還是逆時鐘行程比較好?

他們看不同人思考行程的邏輯。

 

「用第一次的思考體驗曼谷:旅行中的成長」

很多地方我曾經去過,我不給孩子建議,我也不發表意見,這是很多孩子第一次來曼谷,那就用第一次的思考去發現、探索與思考,而不是用我的經驗、思考與喜好。

旅行的時間花在討論、讓孩子思考,而不是趕快所有的景點拼命地玩,旅行的CP值很低。

重點是他們如何到了一個陌生城市,用自己手上的工具找資源、用自己的觀察去打開自己警覺的敏感性。

最重要的是,時時觀察他們的表情與話語調整戰略,

旅程中,就是好奇、眼神發光想衝、覺得有趣、時時發現新大陸的愉悅。

而我,在發現不同時間一個城市的多樣變化。

謝謝孩子們,每次都可以讓我重新用第一次旅行的思維去看待每個一期一會。

我的喜不喜歡、有沒有價值的觀感不重要,重點在於孩子們必須自己塑造自己的經驗、感官與思考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