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

_1110809  

面對自己(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曾經在一個節目的錄影中分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對小兄妹,繁忙的父母將孩子托給一個保母,這個保姆家中窗明几淨,地板上乾淨的找不到任何的毛屑,家中擺放著許許多多幼兒玩具,幾乎是每天消毒。

 

這是很多父母心中的完美保姆,只是,身為全職媽媽的我深深明瞭家中只要有孩子在,就從來沒有乾淨整潔超過一小時,我一直佩服這樣的保姆,不但家中隨時乾淨整潔,連孩子玩了一天的衣服,也乾淨無比。

 

後來,這位小哥哥上了幼稚園,父母才發現他的專注力非常的不足,一樣玩具從沒摸超過三分鐘,連好好聽大人說話都無法靜下來,而妹妹只要吃飯稍為弄髒自己的衣服,就會一直很內疚地喃喃自語『我是髒小孩,我是髒小孩、我是髒小孩。』

 

孩子的母親很困擾,終於有一天,我剛剛好有空帶著孩子去兄妹的保母家玩,那麼乾淨的地方,讓我很拘謹,什麼都不敢動,而孩子們只要一摸某樣東西,保姆就會尖叫『阿~不可以,會破!』、『阿~髒死了!』、『阿~會弄亂!』、『阿~你在折磨我噢!』

 

那一天,我一直聽著那個保姆的尖叫聲,看著小男孩每摸一樣東西就被尖叫聲給中斷,每摸一樣東西就被中斷,於是,他習慣性摸一樣東西快速地玩兩下就跑,即使那樣東西並不會引起尖叫,那時候我終於懂,為何男孩專注力如此薄弱,因為大人從沒有機會讓他專注過。

 

而也因為同樣的行為,妹妹沒有哥哥的好動,卻也很害怕保姆的尖叫,尤其是吃東西不小心弄髒時,保姆隨手拿著抹布邊擦邊罵『髒死了!髒死了!髒死了!』,讓孩子只要衣服稍有一點點弄髒,就會喃喃自語地說『我是髒小孩,我是髒小孩、我是髒小孩。』

 

那時候的我對這樣的狀況看了很心驚,小兄妹的父母一直認為專注力不夠跟類似潔癖的強迫性行為,是兄妹先天特質的不同,卻從來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用大人的眼光決策而影響了孩子,是大人的行為標準影響了孩子,後來發現孩子的狀況,於是,他們強迫着過動的哥哥學棋、背棋譜,還帶著妹妹看兒童身心科。

 

這件事情讓我很警惕,即使有很多人告訴我,孩子的前三年也不過是餵養不需要為了孩子放棄工作,也有人說那是孩子先天氣質的不同,我卻在這一路育兒的路上走來深深的明瞭,每天一點點小小細緻的選擇、小小細緻的對話、小小細緻地對待,對孩子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影響。

 

而孩子很多狀況與問題,不在於孩子的先天氣質,也不在於生病了,而在於生活中點點滴滴所行塑出來的必然,也因為慢慢看懂了這些的狀態,所以我堅持陪著孩子一起過,我也藉由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事情。

 

因為看了很多的狀況,直個性的我常常直言孩子的狀況,也得罪了不少的父母,看著我這樣義氣直來直往個性處處碰壁,也得罪了不少的人,後來,有一天,我跟一個我很敬重的老師談到幾個孩子的狀況時,常常老師一句話就說:『那個媽媽生病了!』

 

那個時候我才懂,很多的狀況不是老師看不懂,而是,看懂了那是媽媽生病了,家長生病了,所造成孩子狀況的必然,很多的狀況不是看懂了不幫孩子,而是,要考慮家長的心理狀態,是不是真的想要接受幫忙?

 

慢慢的我也看懂了,有些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大旗,強迫着孩子、逼迫着孩子,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滿足着自己的控制慾。

 

有些父母要求孩子符合一堆的規範、剝奪孩子練習情緒的機會,其實只是無法面對自己的『被評價』。

 

有很多的父母,不協助孩子的人際關係障礙,即使每次遇到狀況都不恥下問,卻從沒真正的幫助孩子釐清過,讓孩子在同儕間一直的受創,然後回頭找父母膚慰,後來的我才懂,那個父母原來從不想讓孩子獨立出去,只因為他們需要『被需要』。

 

有些父母,把所有的問題推給孩子的先天氣質,推給性別,推給某個疾病名稱,推給他年紀還小,而剝奪了孩子在疾病之前,在年紀與性別之前,他總還是一個該被尊重的人的現實,而理所當然的不尊重,理所當然地剝奪他屬於一個人的權利。

 

慢慢地,我懂了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很多也是帶傷長大,總是在育兒中不知不覺展示了自己的傷口而傷了孩子,孩子是一面鏡子,他怎麼被對待就怎麼呈現出他的行為與面貌。

 

我們即使正常的上班、正常的生活著,一樣這樣長大着,卻也並不代表我們的心就沒有因為受傷而生病。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想我這一路上陪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當孩子每進去一家店就堅持要買一樣東西的時候,我不罵她浪費,而是去看自己的消費行為,哪些讓孩子誤解了只要進去一家店,就一定要買東西?

 

當孩子跟朋友準備開始吵架前,會先偷偷瞄我一眼時,我會警惕地想,即使不打罵孩子的我,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情,讓孩子不先看自己的心情與意見,而先看看媽媽的臉色?

 

當孩子面對關係欺凌時,我會深深地回想自己的傷痕,然後想,難道我也要跟以前採取同樣的方法,讓孩子一直把傷帶到大?

 

當孩子展現出她所有生氣的樣貌時,我想的是,我面對同樣事情生氣的樣貌。


當孩子不會交朋友的時候,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不會交小孩朋友?


當孩子不尊重別人的拒絕權時,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不尊重孩子有拒絕的權利?


我不把孩子的問題,扣在孩子的身上,全職媽媽的我、不把孩子送進去幼稚園的我、沒有公婆長輩可以怪罪的我,總是必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一的審視自己,挖自己的過去與盲點,然後療傷,也跟著孩子成長。

 

我去看懂自己的盲點、去看懂自己的點點滴滴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我看懂了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因為對我的信任與重視,而字字句句都當真,我也越來越必須在很細緻的地方敏感孩子的不同。

 

現在孩子五歲五個月,我們正在籌備着一趟國外九天的自助旅行,有一天,女兒跟父親去公園玩,回家的時候騎著車子走過路邊賣玩具的攤商,琳琅滿目的玩具擺在街口,女兒騎在車上看著發條玩具轉動着。

 

老闆看到女兒的專注,開口問:『要不要買玩具?』,女兒搖搖頭說:『媽媽說,我們要先把錢存下來,這樣出國就可以買國外的玩具,台灣沒有的玩具。』

 

老闆回答:『可是這些玩具也是國外來的呀!』,女兒還是搖搖頭的說不要。

 

回來後老公轉述這段對話,然後說:『最近女兒很奇怪,就算我同意,或者是我告訴她了,她總要問過妳確認後才相信。』

短短的一段話,我想起了我跟母親的依存關係,我想起了這麼多年來她的每一句話都會深深地影響我,我也開始想著自己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到底會對孩子有哪樣的影響?

 

在這樣的思索過程中,我漸漸懂了,所謂的教養,不是看到孩子的狀況、看到孩子與別人間的問題,也不是一路跟著專家教養理論而走,而是完完整整地面對自己,當自己沒有真正改變的時候,孩子不可能改變,那不是外人可以幫忙的,而在於父母自己的自覺。

 

孩子受保姆影響,那父母對保姆間有哪樣的依賴與判別錯誤?

 

孩子受公婆影響,那父母又是與公婆有哪樣的愛恨糾葛?

 

孩子夾在夫妻之間,那該看的是夫妻之間有哪樣的溝通問題?兩個人之間的愛還在不在?

 

孩子受環境影響,那父母到底是對環境與制度妥協還是面對?

 

現在的我終於知道,教養不只是教養,而是,孩子與自己的共同成長,看見自己的弱,看見自己的妥協,看見自己的問題,然後,不自責的馬上面對問題。

 

在教養中,該面對的不只是孩子,而是自己。

 

越面對越愛的自己。

 

 

 

 


延伸閱讀

7 comments
  1. 我兒子目前2歲,二伯父的小孩1歲(兩個白天都是婆婆帶的),有時我兒子會突然的打弟弟一下,如果是我看到我會制止,有時會我直接把他帶到房間和他在裡面,跟他說"你這樣打別人,沒有人敢跟你玩,所以你只能在嬰兒床裡自己玩",有時會這哭一陣子,後來就自己玩一下,可能這中間大約半小時吧。這樣的經驗大約有連續三天都這樣,可是好像沒用,他還是想到就會突然打或踢弟弟一下,不知您是否有什麼好方法可提供給我。
    版主回覆:(12/04/2012 07:55:52 AM)
    兩歲,可以表達出為什麼了嗎?
    還是身邊的大人有這樣示範過?
    有些小孩在別的弟弟妹妹出生的時候,
    被大人說『以後弟弟跟你玩』
    可是卻忘了說,『才剛出生根本不會跟他玩』
    小小孩出生後,大孩子會氣『怎麼不起來跟我玩』
    如果孩子是想跟弟弟玩,可是弟弟還小,不會玩,
    要說清楚,
    也要去面對他失去全家焦點的失落。
    重點是,真的要釐清孩子的真正感覺。

  2. 我們家一個三歲一個一歲, 最近大的也開始很喜歡去搶小的東西&有時候會去蹦撞或"玩"弟弟的臉. 我嘗試著跟他溝通or有時候太嚴重會處罰他, 但後來覺得都沒效, 反而有一種越罵越遭的FU.
    後來我學著不要介入他們, 儘量製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兩個自己互動, 中間的時間, 我會陪他們玩一些一起合作的玩具, 並且適時稱讚老大, 當他有友愛行為出現.
    三歲的兒子, 也曾經跟我說他是喜歡他才摸他.(他說的摸,其實是用打的) 我跟玩練習"輕輕摸的遊戲", 如果他喜歡弟弟就輕輕摸.(雖然有時候還是會過重)
    另外, 當他做出傷害別人身體動作時, 我會馬上提醒他這樣是不好的, 但不會唸他或馬上處罰他, 可能晚上睡覺時再跟他聊.
    我想用鼓勵好行為的方式or陪他一起玩的方式去讓他瞭解.
    帶小孩真的不容易, 這是我淺淺的經驗分享啦!有很多也是看了Antonia的文章後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式.
    版主回覆:(12/04/2012 08:08:52 AM)
    親愛的,謝謝你慢慢地調整自己,
    你真的很棒
    但是有一點要提醒您的是
    孩子也會學父母,
    想要『獎勵』或『處罰』別人,
    這或許不是打人的意思,
    不過是覺得自己比較大,可以『處罰』小的,
    就跟大人有權處罰他一樣,
    人跟人之間都一定有爭執,
    在爭執間看懂自己的感覺跟自己的立場
    也看懂別人的感覺與立場,
    比處罰或獎勵還要有建設性不是嗎?
    這一點點意見,
    你可以思維看看。
    謝謝!

  3. 謝謝小安的回覆,其實我也不大想干預小孩之間的互動(如果沒有很嚴重肢體衝突)只是因為弟弟不是自己生的,如果看到我兒子打到他,怕伯母會心疼,所以會馬上制止。
    版主回覆:(12/04/2012 08:10:24 AM)
    看懂自己孩子的心態,
    陪著孩子去調整
    這不是一個狀況
    而是一個陪著孩子走過難關的機會
    加油

  4. 寫得太棒了,太棒了。 謝謝!
    版主回覆:(01/15/2013 09:57:05 PM)
    謝謝您的鼓勵!

  5. 兒子目前兩歲5個月,有時小孩會無理取鬧在地上大哭,有時會轉移他的注意力(吃東西或是帶他出去),有時會讓他就這樣哭一陣子(只是有時候會哭到吐,讓我覺得也不大好),等哭完了再跟他說道理,他應該是有聽進去,只是臉都不面對著我。請問你的方法是什麼呢?
    版主回覆:(04/02/2013 08:11:38 PM)
    我通常都會說,『我知道你在處理情緒,媽媽在旁邊陪你』
    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
    孩子哭一定有他覺得卡住的地方,
    兩歲五個月了,可以學著用語言表達
    例如:要不到東西,可以讓孩子知道下次可以用哪幾種方法好好說。
    被拒絕了,這很難過,該哭的,就讓孩子哭,我會說『被拒絕的感受很不好,媽媽知道,媽媽陪你處理完情緒』
    等孩子處理玩了,再來跟孩子想,怎麼讓自己開心。
    孩子會說話以後,可以學的東西,太多了,讓孩子試著用哭泣以外的方法,
    即使是孩子哭,也該陪伴他處理情緒,
    練習了幾次後,孩子哭泣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6. 兒子目前兩歲5個月,有時小孩會無理取鬧在地上大哭,有時會轉移他的注意力(吃東西或是帶他出去),有時會讓他就這樣哭一陣子(只是有時候會哭到吐,讓我覺得也不大好),等哭完了再跟他說道理,他應該是有聽進去,只是臉都不面對著我。請問你的方法是什麼呢?

  7. 請問你有看過一書"幸福童年的祕密“嗎?這本書跟你說的教養理念很像,父母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把童年曾受過的傷傳給下ㄧ代。例如就像你說的控制慾。我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收穫很大,也哭了一天檢視自己童年的傷,原本是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看完後特地請二手書店找並買了回來,因為已經絕版買不到了。我曾借給其他媽媽,但是大多數人看了之後並無法瞭解裡面的意義,可能是因為翻譯或是年代不同,也或許是因為當初作者寫出的時候其實是要寫一篇論文,所以不像你的舉例這樣生活化及貼切,我看到你的部落格後深深覺得你的教養想法跟這本書十分吻合。縱使知道理論,也瞭解應尊重孩子,對於教養這件事,我覺得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並必須時時提醒自己。
    版主回覆:(08/23/2013 09:22:03 AM)
    我沒有看過這一本書,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
    謝謝您的推薦。
    我會注意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