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多與難

 

角色的多與難

角色的多與難(Antonia Wang王麗芳)

三週前,兒子的一個感冒只花了一天半就好的差不多了,照顧他的我卻因為被傳染,一下子好一下子壞,沒有完全好。

兒子才剛剛好起來,家中長輩卻生病了,這陣子我的身體稍好就下中部,幾乎都是當天來回,每天都要盯著病情看。

最近常常一天來回台中台北,辦了一堆事情也耽擱了一堆事情,期間兒子會一直打電話問我,在哪裡了?

一下子是別人孩子的角色、一下子又是媽媽的角色、一下子又是老闆的角色、一下子又是老師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是責任與期待。

我想起我跟孩子們做的教案,告訴孩子們什麼是『角色』,其中一個思考概念中有:每一個人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有可能是某個人的媽媽也是別人的女兒、有可能別人的老師、別人的老闆或是同事,在做選擇與決策的時候,會快速切換不同的角色,去思考不同的問題,重點在於取捨。

女兒小時候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大鬧學校,每次孩子有狀況父母就認為是因為孩子覺得父母都沒有陪他,他『愛不夠』所以才會亂生氣,因此只要這個孩子大鬧,父母有一方要放下所有的角色與工作專心的陪這個孩子。

那時候的女兒也被影響,只要我一出門辦事,他就覺得我不愛她,於是,我每次都在她跟朋友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哀嚎的假哭說:『你沒有陪我所以不愛我!』


爸爸帶她去玩得很開心回來的時候,我也會哀嚎的假哭說:『你沒有陪我所以不愛我!』

女兒每次都被我弄到翻白眼說:『我就算沒在妳身邊我也愛你。』


後來,女兒終於知道了,即使父母不在身邊陪伴,她也深深的被父母愛著,因為她也不是跟爸爸出去玩就不愛媽媽了。

等到兒子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不想一直用愛不愛的這個角度著手,
於是,我做的就是『時間的教案』跟『角色』、『選擇』的教案。

在教案的思考與引導下,讓孩子去看懂每一個人同一個時間有不同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瓜分著時間也影響著選擇。


每一個角色都想做到最好,但是,時間只有24小時,待處理的事情、待陪的人、待過的關都好多,幸好,孩子們懂角色的概念,也懂時間與選擇的取捨。

陪不陪無關愛不愛,看懂媽媽的多元角色後,孩子理解了媽媽無論在哪個角色中都是愛他。

看懂大人有很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會有許多的衝突,時間的衝突、金錢的衝突、決策的衝突、資源的衝突,孩子才能站在我的角色思考,而不是一直處在一個孩子的角度的思考。

公司的事情、家族的事情影響到我們的出遊行程,跟孩子講的時候,孩子會說:『在你當女兒(老師)的角色中,這件事真的比我們出去玩重要太多了!』


女兒會跟我說:『雖然我很想回到家就看到媽媽,但是,你也是別人的孩子。』

一個孩子抱怨著自己的媽媽管太多,我的孩子卻跟他說:『站在當媽媽的角色中,如果她不管你跟誰出去過夜,那她跟路人的角色有什麼不一樣?』

有時候感冒的很嚴重,整個人昏昏沈沈的還在處理事情、聽進修課程,女兒就會說:『除了工作的角色,你還是我媽,我要我媽媽好好睡覺、好好休息。』

我們都希望孩子學會同理別人,我們都告訴父母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怎麼對待你,但是,事實上卻看到很多父母的溫柔與同理換來的是更霸道的孩子。

慢慢的我才知道,當孩子可以看懂我的多元角色,他們才能真正的同理。

他們不會怨我怎麼不陪他們,他們知道『媽媽去做當別人女兒該做的事情。』


他們不會覺得媽媽為什麼被一堆孩子圍在一起一直討論事情,沒有單獨陪他,他們知道『媽媽在做一個老師該做的事情。』

他們不覺得媽媽整天都在昏睡不陪他們,他們知道媽媽在做一個身為病人該做的休息。

人生,有時候無關愛不愛,孩子們慢慢的看懂了,那恨不得當八爪章魚可以完成每個角色任務的我們。

而他們也慢慢的看懂我們在這麼多角色中繁忙奔波抉擇,哪樣不是為了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