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由式的教養與規範性教養

 

「角色」兒童認知教案

所謂自由式的教養與規範性教養(Antonia Wang王麗芳)

有一天,一個孩子走到我面前,嘆息地告訴我:『麗芳姨,今天發了考試卷,我就是太粗心大意了才考得不好,我只有考七十八,我怎麼沒有檢查看清楚呢?我就是太粗心大意了。』

我跟她說:『那考卷可以借姨看一下嗎?』

我看著孩子的考卷,孩子錯的題目只要文字可以轉圖形,其實很好解答,她看不懂題目的意思,看到數字就亂帶算式,那不是粗心大意,而是題目不能轉圖形思考。

我看著她在一旁反覆地說著:『我就是太粗心大意了!我就是太粗心大意了!』

我看著他悔恨的語言,心裡想我曾多努力的希望我可以擺脫那種『自鞭』的語言呀!

在想斷捨離一個窒息的關係時,不需要自鞭自己就是難搞。

在想要買教案的時候,不需要自鞭自己就是亂花錢。

在想要換工作的時候,不需要自鞭自己就是沒有定性、一個工作都做不長久。

我已經離童年很遙遠了,卻只要稍稍為沒有在童年被教導的規範中,我就會不自主的自鞭自己。

中秋連假的時候,我們一群人跟語言班的家長一起去陽明山烤肉,我們的孩子滿山的跑,沒有人滑手機玩IPAD,他們跑去觀察蓮花池,他們跑去觀察植物、他們在雨中玩耍,當大人們在聊天的時候,有孩子跑過來跟我說:『麗芳姨,你兒子弄壞了老闆大門的大銅鈴,我有跟他說不要搖這麼大力,他還是繼續搖,結果鈴就掉下來了。』

孩子們這樣說,我就跟著他們一起去大門口看,當我爬上一個個階梯時遇到了兒子,他擔心我會煩惱,我問孩子:『東西弄壞了,老闆怎麼說?』


兒子說:『不是銅鈴壞掉,是上面的繩子斷掉,老闆在修理。』


我問兒子:『談賠償了嗎?』,兒子說還沒就往回跑。

一到大門,老闆正在修理銅鈴,兒子站在他旁邊恭敬地跟老闆說:『對不起,請問我該怎麼賠償?』

老闆說:『不用賠償啦,就是繩子掉了綁緊一點就好。』


兒子繼續在一旁道歉的說:『真的很抱歉!對不起!』

說了幾次了之後,老闆一直希望他不要在意才離開。

回家前,我們又經過那個大門,兒子說:『這次我不要再作死,剛剛還好斷的是繩子,如果是那個鈴,全銅製又這麼大一個,成本應該很多!我的努力存摺賠不起。』

那時候的我笑了!


如果在今年以前曾經看過我兒子的人,應該會對這個孩子很不以為然,書寫障礙所以字寫得很醜、寫功課都要哀嚎、很會胡搞瞎搞亂玩、亂說話,造樣造句都是一些奇怪的句子。

去年跟他一起的幾個男孩問題更是高到最高點,三四年級的他們髒話滿天飛、覺得老師針對他就不寫作業、拒學、露鳥、覺得大人偏袒不公平、什麼狀況都有,尤其是我們大人全都在的教室中,整間教室充滿著這些孩子的髒話,我卻一句話都沒罵過。

我是自由放任主義嗎?

不是,一個孩子覺得老師針對他,我聽了孩子的思考後,針對他的思考我做了教案角色,一起讓他們思考當一個老師面對學生都不寫作業,在這個角色中他該如何做?

當某個孩子的思考是『講髒話大家都怕我!覺得我很帥』,那麼我就針對他們的思維,做了教案讓他們思考什麼是『選擇』,想想選擇的所有面向。

當孩子覺得要求他寫字是為難他、找他麻煩,我做了教案『會?不會?還是壞?』,一個五歲的孩子不會寫字大家都覺得沒關係,但是一個三十歲的大人你可以接受還不會寫嗎?

當一個孩子覺得反正我在家自學也可以,我們把大學的十八學群做成長長的大字報,讓他們自己選出來,如果自學的話有哪些學科就要放棄,可以自學醫學解剖嗎?你選擇好,就好!

聽每個孩子不同的思考與認知,然後做教案,大家一起在思考中再思考。

我沒有限制他們什麼,我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做了教案,讓他們『在自己確信的思考中再思考』,習慣性用再思考的方式,去顛覆自己的自己認為對的,去思考真的講髒話很帥嗎?

讓他們一直的犯錯,然後從錯誤中思考,愛亂花錢,就思考需要的時候要跟人家借然後付出鉅額的利息,當發現借別人錢有利息後,他們非常樂意把錢借給別人想賺高利貸,然後被倒債。

針對自己覺得對的思考再思考,真的自己一連串犯錯的經驗思考再思考,修正再修正。

而我也在孩子的人生中、在我的創業一直跌倒的過程中,一直審視著自己的思考,一直顛覆我自己的思考認知,在確信的思考中再思考。


我曾經在想我要不要跟其他媽媽一樣,陪在孩子身邊一樣樣的盯著作業寫好,我要不要給一堆規矩、給一堆該做或不該做的限制,這樣至少可以有個在小學時候規規矩矩的好孩子。

但是,我曾經走過這一條路,有那種意識到很痛苦的自鞭系統,我懂那種想要擺脫框架卻擺脫不掉那種自鞭系統,即使被人說難搞、機車、叛逆也要擺脫老好人的框架後還有深層的罪惡感。


想要給孩子自由自在伸展的人生,但是,我也一直很擔心,他們會不會就養成了一直說髒話的習慣,會不會覺得麗芳姨包容他們可以逃學,索性就不去學校了?

我只是像沒盡頭般的一直聽孩子的思考,然後針對他們的思考,一直做教案,沒有當下立即的針對性,帶領著他們再思考他們的思考。

今年,兒子四年級了,工作室的那群孩子有的五年級了,默默的我們發現他們很少聽他們講髒話了、他們開始討論了他們共同閱讀的閱讀器中有哪些漫畫的劇情、他們看到傳單會開始討論套路,他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思考那個動畫的人如果要在那個環境要付出多少成本,在自然功課中一起討論哪些丈量方式比較好,互相合作與討論。

他們沒有沈迷到電玩中,他們開始不喜歡腦袋放空的感覺,開始喜歡跟我談思考,而我那個前三年看到作業都哀嚎的兒子,現在每天做功課的時候,他會開始修正他的讀書寫字方法、寫作業順序的流程思考,會認真的思考文本的意思,那種認真面對的樣貌,媽媽覺得超值得。

熬過了語言關、認知關、思考關,慢慢的我越來越享受跟這些孩子們聊天!

慢慢的我懂了,所謂的自由式的教養,沒有框架,在孩子犯錯代價還小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在行為的經驗中思考、再思考,慢慢地成了一種自我修正系統。

習慣在思考中再思考!

習慣在經驗中、在環境中有思考的能力,有一種自我修正的系統。

這過程好漫長看起來像沒有盡頭,但是謝謝這些孩子讓我看到越來越美的風景,一群媽媽可以聚在一起,笑談『這個孩子當出來工作室的時候多可怕』、『去年這些孩子還髒話滿天飛呢』、『這個孩子之前還。。』 或許未來還有許多困難,但是我們想示範著辦法總比困難多。

過程很累很漫長,還不如直接給孩子規矩跟規範,但是,那就會放棄了在行為中的思考與自我修正能力養成,放棄了在確信的思考中再思考的能力。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而世界上沒有錯的選擇,只有對的跟容易的選擇。

我只是選擇了不容易的那條!

索引目錄

聯 絡 資 訊

0912-001-082

10491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60巷 3弄18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