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覺不一定為真

 

「父親的價值:與爸爸的對話」

寒假結束之前,我們從高雄到台中東海檢查眼睛, 老闆檢查的非常的仔細,當大家都檢查完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七點,女兒說她很想去看台中百貨公司的特展, 我請她自己搭車前往,因為我很想回去看我的爸爸, 我不想浪費那個時間成本去看一場展。

女兒問我從東海到百貨公司,跟從東海到外公家,開車時間是一樣的,時間成本怎麼算?

我回答:『跟我爸爸聊天,可以聊出很多思考想法跟講話技巧,時間不是成本,是價值。』

我曾經有非常多年,誤解了父親, 我一直以為我對他怨恨的感覺是真的,我對他的認知也是最真實的, 這世界都在教導著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想法與感覺, 我困在自己的想法與感覺之中,卻從來沒有想要去求證自己的感覺跟想法是不是真實的?

我因此付出了許多的代價。

 

「情緒與表情:思辨教育的重要性」

美璘老師的語言課那些小孩讓我觀察到,疫情期間許多的小孩帶著口罩,他們越來越害羞、越來越不善於跟別人講話,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無法判別別人的表情,所以當他們鼓起勇氣想說一件事情的時候,看到對方的表情就會縮回去,所以我出了一本表情的教案。

大孩子的思考班中,有幾個小孩卡在『我覺得老師針對我』、『我覺得大家都在笑我』、『我覺得大家都看不起我』, 於是我也在這個教案裡面,引導所有的孩子自由自在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地他們才真正的發現原來同一個表情每一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

 

「孩子的感覺:誤解與求證」

這是團體課的好處,當然也考驗著帶領他們聊天的大人是不是也很享受著他們大鳴大放講出自己的思考跟想法,這個教案我讓大小孩跟小小孩一起玩,我看著每一個大小孩很自然地告訴小孩「麗芳姨沒有標準答案, 你想什麼就說出來,我們才知道原來有人這樣想的。」

每一個孩子都對別人的答案產生的一場一場的驚呼,『 這個表情明明就是生氣呀!為什麼會是搞笑?』、『這個表情明明就是炫耀, 為什麼你會覺得是開心?』, 孩子們的說法五花八門, 他們在一場又一場的討論當中,終於很清楚的知道『我感覺的或許不是真的? 別人沒有真的在笑我,別人沒有真的在針對我.』

他們知道『我的感覺有時候是在誤會別人。』,他們在討論過程中解開很多誤會『我都以為你在不爽!』、『你那個時後不是在笑我嗎?』

帶完這個教案之後, 偶而會有孩子跑過來問我:「麗芳姨,你剛剛的表情是什麼意思呀!』

我會回答:『 我沒有注意到我的表情,因為我在想事情.』

孩子吐了口氣說:『我以為妳在生我的氣。』

我回答:『你做了什麼嗎?我沒注意到。』

孩子笑笑的說:『沒事,還好我有問,原來,我以為的不是真的!』

有時候孩子以為父母的臉色是在針對他、討厭他, 卻不知道父母只是在煩惱公事上的事情。

有時候孩子以為全部的同學都討厭他,但是真正的去求證之後,才知道別人只是在煩惱自己的人際關係。

我們教小孩去正視自己的情緒,去認識自己的感覺,卻沒有帶著孩子去求證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真實的?

我的感覺是不是誤會了別人?誤會了這個世界?

我感覺你就是不愛我!

我感覺大家都看不起我!

一路以來我一直以為我的感覺為真,付出了很多的代價,爸爸的一場病,在那陪病的過程中,我才理解因為沒有求證,我落入了陷阱,也損失了很多學習與相處的機會。

陪孩子們跑教案的過程,我才理解原來對很多孩子而言,別人太開心的表情也是一種挑釁,原來別人太開心的表情是一種炫耀,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在這個教案當中,他們看到了許許多多人的想法,我們在這些想法中交流,讓他們知道「原來,我的感覺跟別人的感覺不一樣,原來同一個表情,每一個人的理解與解讀都不一樣。」

『原來我的感覺誤會了別人!』

我享受著在熱烈的討論過程當中孩子們讓我出乎意料的想法,也真心希望孩子們未來不需要在自我想像的感覺中付出任何代價,也讓別人付出被誤會的代價。

#沒表情看起來就臉臭的人,幫自己出的教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