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維脈絡(一)小安(圖文:王麗芳Antonia Wang)
孩子的思維脈絡(一)小安
我很喜歡去工作室看孩子們下圍棋,對我來說圍棋不是才藝的一種,當初工作室會找圍棋老師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有些孩子眼睛的視角比較窄,看事情比較直覺而不全面,圍棋可以補足孩子的這一塊,習慣看整個盤面,而不是看局面,如果孩子習慣思考下一步下下一步,再下下一步的可能性,就不會是只看當下。
我喜歡去看棋不是去監督,孩子們的棋路很有趣,他們不像大人,有些大人下棋的時候可以看到人心的黑暗面,孩子不會如此,孩子的思路很單純,有些孩子不服輸,專跟對方局部對峙,有些孩子自我保護性很夠,不但把自己的空間佈局出來還增加了一堆保護機制,有些孩子看全面不管別人怎麼挑釁,自己佈局的好就好,但是不跟人短兵接觸也容易被打敗,有些孩子把圍棋當成考題,在考這局該怎麼才是正確答案。
工作室內有些媽媽認為人少的課比較好,孩子專心學習,我卻覺得人多的課很好,不但可以看到每個人不同上課的樣子,還可以讓孩子遇到不同思路的孩子,在每一盤棋中發現『原來有人這樣想的』、思考『他怎麼會想這樣下呢?』,對我來說這比棋下的好不好更重要。
看棋很好玩,我總可以在看棋的當下開始調整孩子們該走的方向,現在又遇到哪樣的問題,需要哪樣的幫助,我也可以知道孩子們目前家中的對話模式跟思考模式。
過年的前幾週,我又去工作室看孩子下棋,要出國了我很忙,但是看棋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那一天的我看到小安的棋,開心到好幾天不能睡,一直想棋面一直想著這個孩子。
小安在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跟著我的遊戲團體,有一次我開了陪孩子玩數學遊戲課程,那天晚上下課後,小安的媽媽在晚上一直私訊我,原來,小安媽媽來上我的課,舅舅負責在家顧小安,舅舅帶她去商店買養樂多,結帳的時候她抬頭問舅舅:『我可以喝嗎?』,舅舅回她:『我們回家喝!』,舅舅結帳完再轉身,她已經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中間了,這件事情讓媽媽嚇到不行。
小安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視角是窄的,看事情不會看到周邊,思考也是窄的『我要喝飲料』+『回家就能喝』,她就一心想回家不會考慮其他的事情了。
工作室剛開的時候,她常常跟一個男孩打架,兩個人都是視角窄又短思考的孩子,誰都不輸誰,常常見面就打架,我常常處理他們的打架後,開教案給爸爸媽媽回去練。
後來小安的狀況變好了,遊戲語言建立了,許多概念也建立了,慢慢的在工作室幾乎很少有衝突,很多事情可以商量,但是平日課停課後,我藉由看她圍棋的下棋思路,知道她雖然懂了某些一般孩子沒有的認知,但是,其實她還是原本那個小安,只是,開始迂迴的避免媽媽的說教。
我一直在抓原因。
幾個月前,小安在工作室遇到一些狀況,媽媽來問我,而我也回答:『她沒有思考的語言。』
媽媽很不可置信,她覺得她有上平日課,也有用那些語言跟她說話,怎麼可以這樣說孩子還是沒有思考的語言呢?
我把小安叫來,輕輕鬆鬆地聊天,孩子緊張著一直看媽媽的表情,讓我覺得很心疼,孩子離開後,我想媽媽也知道問題點了。
我告訴小安媽媽:『因為只有她犯錯的時候,你才會跟她用思考的語言講道理,所以她認為要她思考的時候,都是妳要罵她做錯事的時候,她思考的是妳要的答案,不是本身真正在思考事情的問題點,看她的棋路就知道,你堵我、我就堵你,她根本沒有在思考,還是以前那個很直線的孩子,直線沒有不好,只是那種直線會決定了她的選擇與對話,妳跟她就跟下棋一樣,她在想怎麼堵妳的問題而已。』
小安媽媽流下淚來,在那當下孩子的狀況也讓我認知到,所有的教養語言是必須內化的,那是引導孩子看事情與世界的語言,不是父母遇到事情拿來逼迫孩子順服的語言,思考的語言不是給父母的一種話術,而是慢慢的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帶孩子看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路,也看到別人『原來也有思路』。
孩子棋力幾段我不會在意,哪個棋題會不解我不在意,但是孩子藉由棋所養出來的思考跟領悟,才是我在意的,孩子可以為了顧大局忍當下被吃子,孩子可以開始為了自己的疆域不理別人的挑釁,孩子可以先犧牲一些子,只為了更大的疆域,孩子可以在下棋的時候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下。』、孩子甚至會為了一盤棋回來反覆的『回想』那我就覺得所有的圍棋學費都值得了。
.
我在所有的思考的語言中幫孩子建立思路,而圍棋只是協助我的一個加成而已,它幫我協助孩子看更廣,圍棋幫我看孩子的思路,幫孩子建立眼睛的思考範圍,而我用圍棋的思路放在所有的學習與生活思考上,建立孩子更緊密與寬廣的思維脈絡網路。
.
過了快一個月後,我再看小安下棋,我開心到不行,這是我第一個看到在平日課停課後,看到改了下棋思路的孩子,小安不再跟人短線廝殺,她開始看全面的佈局,她也不被對方激怒,穩下來的她終於發現了對手想要偷偷一邊激怒她一邊蠶食她的計謀,雖然空間很小,她開始不跟人家短線對決,她開始幫自己圍了一個小小的安全網。
我很驚豔的問媽媽:『這陣子小安發生了什麼事?』
小安媽媽說她回家後仔細地一遍又一變聽著思考的語言的線上課程,才發現她誤會了思考語言的意思了,她重新調整著她帶孩子思考語言的方式,也開始懂了我真正的意思,思考的語言是幫孩子整理思考脈絡的工具,重點是在孩子思路的建成,不是媽媽講了那些思考的語言,就是真的在協助孩子建立思考脈絡前的基本要件『思考的語言』。
父母講了哪句話是不是溫柔同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怎麼思考解讀的; 不是媽媽講了思考的語言,孩子就會思考,思考的語言是協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思考脈絡的,而我在意的是孩子的思考脈絡,不是我用什麼包裝著思考的語言要求孩子屈服。
小安的棋讓我看到她思維的盲點,小安媽媽的眼淚,讓我看到她對課程的誤解,小安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母親的努力改變,而他們母子提醒著我的是在陪親子破關的當下,必須更謹慎,更小心。
謝謝你們!
小安快練,過年後,我們一起晉級下一步!
#孩子的關卡,關關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