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前的思考語言

青春期前的思考語言

我的女兒已經是七年級了,也是國中一年級,正處於所有父母聞之色變的青春期叛逆,我回想那時候的我,像個很大的炸彈,什麼人靠近都想要炸過一回。

國中的時候我逃過課,對母親摔過無數的門,也離家出走過,我永遠忘不了,母親曾經不只一次跟我說過:『希望你以後也生個女兒,這樣氣死妳。』。母親的話像一句又一句的詛咒,在孩子出生後的每一天,每個夜晚想起來都是一陣寒。

然而,這麼多年後,我一直認為我的青春期一直都沒有過,我跟我的家人還是會一言不合就不相往來,家人相處的模式已經底定了,這麼多年後每句傷人的話也把感情磨的差不多了。

我一直被指責著這是我脾氣太壞的原因,而我會在女兒身上得到『報應』的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我也在等著跟女兒的相處風暴。

隨著看越來越多的親子相處,我才明白,我是就事論事的理性思考人,不合理的事情,逼我也沒用,越逼我,我的反抗就會越大,而母親是情感思考型的人,不管事情合不合理,我不合她要的要求,就是傷害她的情感就是不孝順,這樣的兩個人相處,太為難。

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相處太難。

我很少可以跟父母講話,尤其是講理跟講想法,我們沒有這樣的習慣,很多人告訴父母要免除威權,要對孩子同理,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好,然而,面對許許多多的青少年親子關係後,我才發現親子相處不是父母做什麼就好,有時候對孩子不合理的同理,才是孩子青少年後的狂妄欺人的原因。

女兒小學進入中年級的時候,有一週的時間講話很衝,那時候的我只回問她一句話:『妳真心確定我們兩個人的說話模式要用這樣的態度嗎?』
.
通常女兒聽到我這麼說,就會換句話說了,女兒對我的說話方式,這樣的『轉青春期的衝』不到一週,但是我已經心生警惕了。

孩子從小開始,我從認知的語言、遊戲語言、慢慢地加入思考的語言,從小我用思考的語言回應她,她也常常在我的回應中思考,小學三年級開始,無論是英文還是社會科,我專攻的是她的閱讀思考方式,我拿他的社會科來做教案練孩子的閱讀思辨,我在生活中加入了許多思考語言,她的英文教材不是繪本也不是故事書,全是許許多多思考脈絡建立的閱讀理解與思辨。
.
我讓我自己跟她的對話變成了完全的思考語言對話,不是一個母親假裝開明與忍耐,我也用心的聽他說的每句話,我一直以為我只是在教她閱讀方法與思辨,我在協助她不靠花俏的教學方法引起興趣,而是自己從知識中就可以得到知識給的樂趣。

一直到了女兒上了國中,我才驚覺一切都不一樣了。
.
女兒剛上國中時,有一天她跟一個新認識的同學約出去,那天剛好我也在同個地方趕稿,觀察了一段時間他們的相處後就這樣陪著陪著她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我隨口一句『這個朋友,小心一點!保持距離比較好!』
.
話一說出口,我就驚覺我講錯話了,國中的時候,我媽只要稍微批評一下我的朋友,我就一定會暴怒加上大摔門,我忽然驚覺我在下指令了,這時候女兒轉向我說:『媽媽,我可以請問妳,妳的這個結論是經由哪些觀察而推論的嗎?』
.

我忽然鬆了一口氣,想起來我這麼多年來陪孩子練出來的教養思考語言,總算看到成果了。
.
那天的傍晚我陪著她回家邊走邊敘述著我的觀察,邊走邊告訴她我為何這樣推論,她耐心的聽完後說:『媽媽,妳有幾個觀察有點誤會,其實事實是……, 所以她才有那樣的行為,所以妳的推論少了背景原因,不過你說的第三點,我會好好觀察,謝謝媽媽願意告訴我!』,她撒嬌的給我一個抱抱。

.

那個當下的我才懂,我不只是陪孩子練閱讀方法,也不是陪孩子練閱讀思辨,已經把這些思考的方法與閱讀思辨融入我們平常生活語言的我們,講話不需要用『衝』的,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就事論事一起討論。
.
這樣對話形式越來越多,青少女的她,即使冬天很冷她還是堅持不冷,穿著短褲去上學,後來我跟她談當人體感覺到冷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更多的脂肪來讓保護身體,所以如果即使冷也一直穿短褲,腿有沒有可能會更胖?我們討論之後她說:『謝謝媽媽告訴我,我會查看看。』,從那天開始,她終於願意穿長褲上學了。

慢慢的我才懂,很多人以為小學的時候,孩子只要乖乖地願意聽話讀書就好,反正國中生青春期叛逆很正常,然而,我卻知道,幼兒的時段,認知的語言、遊戲的語言、慢慢地要引導他可以講出思考的語言,而當孩子國小中高年級的時候,所有的思考語言都必須導入了學科,有時候我會問他:『如果我這樣做,他的心裡會有哪幾種情緒的可能性?』、『你覺得這個事情的背後目的有可能是什麼?』、『你覺得這個老闆是給我們優惠對我們好?還是只是一個行銷手法?』

我越來越享受跟女兒聊天,她彌補了我常常找不到一起做思考對話朋友的孤單,她跟我的對話,越來越讓我覺得不孤單,我很享受跟她的對話,有知識性又有思考性讓我覺得跟她對話很有收穫成長的感覺。

跟女兒的討論越享受,我就更知道我必須抓緊許許多多的時間,練兒子的思考語言對話,即使兒子思考的語言已經強過很多大人孩子,但是我知道越來越多男孩的反抗期提早到十歲了,對於家有快七歲的兒子而言,我更心急的想讓他變成思考性人格,我希望我可以在他進入反叛期之前早就跟他建立了密密麻麻的思考性教養對話模式。

.
而他跟姊姊間也慢慢地建立起思考型對話,不會吵來吵去,而是一起討論思考。
.
有一天,我帶小一的兒子去逛一個漁會展示中心,那天是上班日沒什麼人潮,展售小姐非常熱情的招呼兒子吃試吃的產品,兒子一路的收他們遞過來的魷魚絲一路吃,後來離開了之後,我問他:『為什麼那個阿姨要這麼熱情給你吃呢?那些不用錢嗎?』
兒子說:『不是,她給我試吃的背後目的是希望我們覺得好吃就買。』我回答:『可是有錢的是我,是你有錢嗎?不然為什麼都給你?』
兒子看著我說:『孩子吃得開心,媽媽就會掏錢買了,而且媽媽不買,小孩會盧小小呀!』,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大笑!

孩子不是情感性思考,而是思考性人格,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或許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提早比快看到孩子國高中的問題,所以我很急,我的急是因為孩子不是在幼兒的時候好帶可愛,小學的時候聽話認真用功,媽媽叫他寫哪個教案就寫,乖乖地父母就認為天下太平了,孩子忍下來的都會在青春期後的一生用不同的形式加倍還你,委屈與不滿都能用不同的形式加倍討回,自己的人生也會付出代價。

.

我必須搶在國中前,建立我跟孩子的思考教養語言,我不想把孩子的問題全部歸咎在賀爾蒙,我希望就算我這樣一個當母親的人,即使跟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孩子也可以用知識與思考語言點醒我。
.

唯有這樣我跟孩子間每個對話,每個看到的風景、每個人、每件事情才都能夠討論思考與成長。
.

因為我堅信湯瑪斯·愛迪生所說的那句經典名言『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也許就永遠學不會思考了。』(湯瑪斯·愛迪生)

青少年後孩子叛不叛逆,親子關係緊不緊張,關鍵點不在於賀爾蒙,在於親子之前是不是已經建立起相互性、雙方面的思考對話語言。

現在的我看著每天心情累了就想抱抱媽媽,有事情都想跟我討論的孩子們,我們可以就事論事的談,有理性的互相對談,有商有量,還能委屈難過的時候就抱在一起,我家的國中生讓我覺得很幸福。

孩子小時候的可愛,我享受過。
孩子大一點的學習陪破關,我患難與共過。
孩子國中時期,可以一起談思考,一起共同看人生觀,一起看學科談知識,我正在享受中。

每一個年紀的孩子,都有每一個年紀中的美麗,讓父母欣賞不已。

原來,長輩的詛咒其實可以不是詛咒,而是我破關的動力,或許教養可以在努力之下,不用模式一代傳一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