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與國文課(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其實很不喜歡台灣的國語文教學,都是賞析,而沒有思辨,更沒有辦法讓孩子們去懷疑文本中的真實性,盡信文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我一直在一層一層的幫孩子們建立思考的語言與習慣。
但是,思考性的孩子們在遇到以『賞析』為主軸的文章,以『解釋與賞析』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就會格格不入,鬧出很多笑話。
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們學校有一本自編的百詩選,那時候全校的老師規定每天要背一篇,我跟我家的孩子都一樣,沒有辦法服從沒有道理的事情,或者說沒有辦法理解沒有邏輯的事情,所以要背就要弄懂,把事情理出邏輯就不會忘掉。
有一次她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背起楓橋夜泊,偏要等我演講回來解釋給她聽,不管爸爸怎麼找『霜』的照片給她看,或者找古時候小船的照片給她看,她都無法理解,我回家之後聽她敘說,知道了她不理解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所以解釋沒有用,於是我找出地理位置,把『楓橋』、『運河』、『寒山寺』的相對位置地題找出來後,她才理解詩人在船上聽到遠方姑蘇城外寒山寺鐘聲夜不成眠的心境,好不容易整篇理解之後,她問我:『為什麼這個人睡不著所講的話,我要背下來?』
媽媽:…………….
再有一次讀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聽完整個意思之後,她問我:『他們為什麼不要用FaceTime?』
媽媽:…………………..世代不同,無法有同樣的情境,怎麼理解那倉傷?沒有辦法理解那滄桑,怎麼『賞析』?
又有一次他跑去問一個大人,為什麼這些詩我們都不懂卻要背呢?
大人回答他:『現在先背起來,以後遇到同樣情境的時候,就可以馬上使用跟理解了。』
女兒指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問:『您真的希望我們以後要遇到這樣的情境嗎?如果現在一個人可以笑談怎麼飲人血的,不是該去心理治療嗎?』
大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只說:『我們“賞析”古人的豪情壯志就好。』
女兒回他:『真的要我們欣賞這樣的行為嗎?』
…………………………………….
女兒的這個症頭隨著長大越來越嚴重。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她反問我:『如果真的是為了欲窮千里目的話,為什麼不要只看太陽或月亮就好?站高一層無法看千里,但是看月亮的話,地球與月亮的距離384,400 公里,不但千里,還有萬里呢…….
………………
國中讀兒時記趣這段的時候『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她問我,老師說這段是在說這個孩子的想像力很強,但是我真的覺得怎麼可能把蚊子想像成在蚊帳內的鶴?課本的編輯從哪裡推論這是他的想像力,他們從哪個論點解釋作者一定是為了誇飾法而書寫?他們有問過作者求證嗎?如果沒有也是只推論不是嗎?
既然要推論那麼…….可以把蚊子看成鶴,還有陣陣的白煙,加上是清朝的人,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懷疑家裡可能有大人在吸鴉片,導致他吸二手毒品產生幻覺的可能性不是更大嗎?,這篇明明就是嗑藥文啊……
媽媽:…………
讀「背影」的時候,朱自清看到爸爸翻過了鐵道去幫他買橘子,她問:『這違反交通規則吧!非常的危險呢! 』,而且他不懂老師為什麼要講的那麼的感動,他回來問我說那爸爸去幫我買晚餐的時候我也應該很感動是嗎?畢竟他們一樣的胖?
爸爸聽完胸口已經中槍…………..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時,作者將自己比喻為『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女兒問說:『這不是自戀性格嗎?他沒考慮過他在官場失利,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他過度自戀,看不起別人嗎?』
而且她真的去問老師『為什麼不覺得這個人自戀呢?這在心理學看起來症狀蠻明顯的吧。』
老師回答她:『他是懂得欣賞自己!』
…………
讀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的時候,『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女兒說以前的人沒有洗衣機沒有洗碗機,沒有機械協助耕耘工作,為了活下去要做非常多的事情,這個人還能夠吟詩作對,還能喝酒,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背後一定有一個傻女人努力養家或傻爸爸一直養著的渣男,還嫌棄不能常得酒?
而最重要的是,她非常質疑每次課本寫的「本文在闡述作者…..的心境」,她就很反感問:「他們確定作者是這個意思嗎?他們有去問過作者是這種心態嗎?為什麼他們說作者是這種心態我們就要背呢?他們從哪裡確定作者就是這樣子呢?也是後人揣摩心境,完全沒有求證也沒有論點可以支撐他們這種說法,卻要我們背起來作者就是這樣子的心境,就跟讀無證實的假新聞一樣,不是嗎?……」
不是我欣賞這篇文章,孩子們就該欣賞,人都有不同,每一篇文都是作者的個人觀點與個人思考,每個讀者也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個人的認知與感受去看文章,我們透過文本去思考與質疑,慢慢的去形塑自己的思考脈絡,孩子們在閱讀中所產生的思考與質疑,真的讓我覺得非常感恩。
只是,常常被她對文本的質疑與疑惑,給打敗了…….不過,後面還有一個更大的魔王,小二的兒子對文本的對話跟質疑,更常打敗我們。謝謝在他們身邊被追著問,又不失禮貌的大人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