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處事(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有很多父母很怕孩子們犯錯,一犯錯馬上叫去『談』,一犯錯馬上幫孩子說理由,找台階下,然而,或許就是在孩子犯錯的這個當下父母可以接受孩子也可以犯錯,也有犯錯的權利,也有學犯錯後不管任何層面的學習機會,我們才能慢慢的陪孩子學會怎麼『處理事情』。
上週,我在幫媽媽們上課的時候,孩子們自由遊玩,忽然間我們聽到爭執的聲音,其中一個男孩還哭了。
原來,我小二的兒子撕了這個男孩的作業一角,我問兒子:『為什麼要撕他的作業?』,兒子很理直氣壯的說:『因為他剛打我!』,他們兩個人打打鬧鬧很常見,這次,兒子撕了對方的作業,有點過頭了,我說:『所以,對方打你,你就有權撕他的作業,那現在你撕了他的作業,他也有權撕你的作業對嗎?把你的作業拿出來,給他撕看看。』
男孩還是在哭,但是就是沒有撕我兒子的作業,有些孩子會找到可以傷人的特權後,儘量的做,但是這個孩子沒有這樣做,兒子學校的老師對孩子犯錯不會有太大的責罰,兒子覺得就算撕掉了,老師也不會像以前的那個老師這麼可怕的處罰。
看到兒子的表情,我大概懂了,我請一旁的同事給我一張大的紙跟筆,將過程畫成圖案,我兒子只看到『因為他打我,所以我撕他作業。』,他的腦海中沒有思考到,對方的作業是要給老師看的,對方要去面對老師的質問,而學校的作業除了老師要改之外,後面還有很多單位要抽查,再者,他也沒考慮到每個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我將事情整個畫出來,並且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兩個孩子之間,要道歉與和解或有其他可能性,都要做出來,第二部分撕毀的作業該如何挽救,第三個部分怎麼讓男孩的老師知道,撕作業的不是男孩,不要責罰這個男孩。
兒子看了圖才知道,他根本沒有想到對方要去面對老師這件事,他只看到他要出口氣,其他的他都沒有往後想清楚。
我沒有說出:『因為對方打他,所以才撕作業。』替孩子推拖,也沒有『孩子都道歉了』就好,更沒有說『不要跟孩子計較』,在這個處理過程中,我看到這件事情孩子的思路還是太短線,事情只看到第一個部分,沒有往後延伸思考。
只要有孩子覺得『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那個孩子對於後面事情的處事,只有恨與埋怨,不能真心地想要學到負責與彌補,而這些都是源自於父母過去的處理方式,也只是點到我孩子有道歉為止。
男孩的教養很有趣,尤其當這群男孩覺得什麼事情跟你說都可以學到東西時,他們就很敢說,也能讓我適時的知道孩子們的狀況,光開學到現在,我連賭博的議題都處理過,孩子在小的時候可以犯錯,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他們思考的盲點,比在大人面前裝乖,好太多了。
那天,第一個部分的處理,除了互相道歉,我讓兒子負責將對方的情緒恢復,兒子想出的方法是送手錶遊戲積分給他; 第二部分他在一旁的大人幫忙下把作業修復,用透明膠帶黏起來,第三部分他寫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XX的老師:對不起,我跟XX玩的時候撕掉了他的作業簿,這是我的錯,請你不要責怪XX。如果有我可以彌補的地方,請告訴我! 謝謝老師!』並且簽名以示負責。
我們約好週一一大早孩子上課的時候要去對方學校一起面對老師跟老師道歉,早上穿衣服的時候我發現他微微發抖,我問他:『是不是很冷?』,孩子說:『是因為很害怕!』,我告訴孩子:『記得這樣的感覺,去面對錯誤每個人都會怕的,有些大人也怕面對孩子的錯誤。』
我載著兒子出去的時候跟孩子說:『我看過喝酒撞死人的人,他們清醒之後要去面對對方家屬,也是很怕的,道歉與面對錯誤從來的不好過,下次,事情想遠一點好嗎?』,兒子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那是我兒子很怕的學校,今天一大早我騎車走那條路的時候,兒子記起來以前走這條路都想哭,一點都不想去學校,後來我們去的時間錯過了男孩上學的時候,也因為疫情的管制沒有辦法進去,男孩跟我們說:『老師說有道歉函就可以了,你們不用來了。』
兒子的學校是彈性上學時間的公立學校比一般的公立學校晚半個小時上學,撲空後我們轉往孩子的學校上學,沿途兒子默默不說話,我在等紅燈的時候輕輕地跟孩子說:『我喜歡願意面對錯誤,願意去修補與道歉的你。』,孩子對著我終於露出了放鬆的笑容。
我其實很不喜歡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只處理雙方情緒,而沒有拉開孩子的思考線,讓孩子多往後看牽涉的廣度,也沒有讓孩子看到大人處理事情的『處事』方法,這樣一來,孩子除了學會『我的情緒、我的喜好最大』、『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你們怎麼不同理我。』之外,無論看事情的角度,處理事情的講度都沒有增長。
陪男孩成長很有趣,沒有女孩間的彎彎繞繞,直白列出一樣樣的處理與面對,就事論事的處理事情,很像職場上只把事情處理好,而不涉入太多的個人情感,非常有趣。
我很感謝這些大人孩子們在我身邊所呈現的各種樣貌與紛爭,孩子們學著看懂我的思考模式,學著我的處理事情方式,一直地往前走。
我在很多人事物的『教導』下,一直在增長自己的思考層面與廣度,一直在看著他們處理事情,也學著處理事情,學著分辨人心,學著取捨,取捨人也取捨事,不是迎合每個人對自己的期待,不是去取悅別人的心情,而是去學著處理事情。
如果真的想教孩子什麼,我真心地說,我想教的是『處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