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跟朋友們出去玩,女孩們約要一起去一個孩子家過夜, 那個時候的我其實不認識對方家長,我更不清楚他們的家庭成員,所以要答應這一個要求對我來講是困難的。
回家的公車上,女兒一直問我為什麼沒有辦法同意這件事情? 我想這在孩子腦海裡面的認知只是「我媽媽不答應我」、「我媽媽不願意我開心」。
可是在我腦海裡面的認知,卻是一則又一則的社會新聞,我忽然理解了這件事情, 我跟孩子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是不相同的,如果兩個人的認知不相同,那麼對於這件事情的討論只是在誰贏了與誰屈服的概念。
於是我回到家裡面,拿出的大張的圖畫紙,開始畫時間線, 我找出了一些新聞事件,『2021年9月9日,這個女孩想跟同學出去無照駕駛夜遊騎車,當天發生了事情,那麼,媽媽的人生會希望回到哪一天?(如圖一)
而當世界時間一直往前流走,父母跟她的人生又活在哪一天?』
如果,事情可以改變,讓我回到前一天, 或許我們就可以不需要考慮太多的答應所有的事情。
跑了好幾個案例之後,女兒很清楚的一件事情,無論是她或是我都沒有把時間倒轉的能力, 這個時候我們在討論要不要去別人家過夜時,就可以站在就事論事的方式上談了。
遇到問題的時候,至少要把認知調到同一個頻道上,否則根本不需要溝通。
後來的女兒在面對邀約的時候很謹慎,我們家很少面對她要去同學家的要求,即使跟朋友出去也會跟我報備的很仔細。 但是,我卻非常的困擾。
有時候教養是兩面刃,很多事情從這一面看起來是好的,從另一面看起來是壞的。
她面對朋友的邀約很謹慎,朋友要約去家裡玩,她會說:『去家裡太打擾,不然大家來我媽的工作室吧!』(媽媽表示驚恐)
她不只自己的邀約很謹慎,她對媽媽的行動自由也很謹慎。
我爸媽從我國中後就放生我了,想不到我有女兒後,女兒管的比誰都嚴苛。
在異國的巷道中,我好奇想闖進去看看,女兒會一手拉著弟弟一手拉著我的衣服阻止我說:『妳不要亂跑,我不想一輩子活在今天的悔恨當中。』
我可以帶她去夜遊那種藏屍好地點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去闖異鄉被人說恐怖的地方、到處玩,但是不能自己去,別人是媽媽一直打電話給孩子查勤,我是一玩起來完全忘記看手機,一打開手機會有兒子女兒上百通的電話查詢。
有時候我不懂他們在意的點。
慢慢的思考很久,後來我理解了,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認知是來體驗、來冒險的,而在女兒的人生認知中,她的母親就是那個必須一直都在家的『安定的力量』
我跟孩子間,對我這個角色,認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