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絕

被拒絕(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國小畢業後,有一次我打電話約一個朋友出去,那個朋友跟我說:『我家裡有事,我不能去!』,那時候的我很生氣,大家都說好的事情,忽然就變卦了,我對著電話發脾氣,那時候我大阿姨在旁邊,從此之後我有壞脾氣的惡名就在家族間擴散,一直跟著我沒有離開過。

一直到很大的時候,有時候約人甚至大家在約出去玩的時候,有人不去或拒絕,我都還要調適一下,就覺得被拒絕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甚至有一段時間,我也不敢拒絕別人,深怕別人難過。

 

我的兒子跟女兒差了六歲,女兒是孩子王,也是大人喜歡跟她聊天的對象,兒子很小跟著姊姊,他超愛找姊姊玩,也要跟別人搶姊姊,只要姊姊拒絕了,兒子就會哭甚至大發飆,很多的媽媽這時候總會希望姊姊顧著弟弟,希望他們兩個可以玩在一起,但是,我不是這樣想的。

 

孩子卡住的是不懂每個人都有拒絕權,並且不懂,所謂的被拒絕大部分跟自己好不好沒絕對的關係。

 

美國曾經有個金牌的保險業務員出版了一本書,他說他一開始推銷保險被拒絕的時候,一被拒絕就很受傷,後來有人告訴他:『你何不問看看他們拒絕的原因到底跟你有沒有關係?』,於是他會在別人拒絕的時候問了一句:『可以請教原因嗎?』,後來,他才發現他們拒絕的原因,很少是因為他這個人不好,有時候是考量家裡收支問題,有的時候是自己的身體早就是保險公司的拒保戶了,有些是因為他是陌生人,跟他不熟,有些人則是可能孩子在樓上睡覺,沒空理他,有些是因為爐上火在燒,開了門聽了緣由就不留情面的關上門。

 

我們把自己看得太偉大,所以別人一拒絕就自己很受傷,別人不幫忙,自己就更受傷,但是,事實上,是我們只看到自己。

如果孩子被拒絕,我們強化他們的不好受,那麼他以後除了不能被拒絕外,還有一個對世界的怨懟『你們都不跟我玩』、『誰叫你不愛我』、『我生氣了,你們都不來同理我』。

兒子三歲前我幾乎都跟他在家裡練語言,為的是他出門後可以跟別人溝通,玩的時候有遊戲語言就不會只是暴力跟承受,那時候即使有出去玩,也是姊姊以前的玩伴,小小孩落在後面總會來跟我說:『他們不跟我玩!』,有時候是哀傷,有時候會因為別人拒絕跟他玩而生氣發脾氣。

 

當下的我沒有說話,我知道所有在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問題,都要回家練。

回到家後,當他在玩車車的時候,我在他旁邊問:『要不要玩黏土?』,兒子超愛玩車,聽到這個建議當然不願意,他會跟我說:『我不要!』,我會問:『你說不要,拒絕我,是討厭我?還是你想玩車?不想玩黏土?』

 

孩子會說:『我想玩車!』,我會恍然大悟地說:『原來,你拒絕我是你有其他想要的,不是討厭我,我尊重你有拒絕的權利,謝謝!』

 

一次又一次,我反反覆覆的跟孩子邀約、被拒絕、被說不要,他吃飯的時候,我問他要不要吃苦瓜?

 

他想吃飯的時候,我問他要不要試試看他不喜歡吃的炒米粉。

我一次次的被拒絕,也一次次地問他:『你說不要,拒絕我,是討厭我?還是你只是不喜歡我的提議?』

我也一次次的幫孩子釐清當他拒絕人的時候,通常不太是因為討厭對方,而是另外有考量。

就如同很多推銷員被拒絕的時候都很難受,感覺自己不受肯定,但是真的問對方不買的理由,有可能對方家裡最近剛有一筆大開銷、有些是剛好在煩心別的東西、有些是家人的意見,考量的因素很多,拒絕大部分跟推銷員的個人價值大部分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讓孩子一遍遍的對我拒絕,在這過程中幫他釐清了拒絕的原因很多不在於別人討厭他,不在於別人不喜歡他,那麼,最後我示範的是『我尊重你有拒絕的權利。

後來,弟弟來跟我說:『媽媽,姊姊他不跟我玩旺旺隊的遊戲。』

我看了一眼會問:『姊姊是討厭你?還是她現在想讀書?』

兒子想了想:『想讀書!』

我會問:『那我女兒有沒有拒絕權?』
兒子點點頭說:『有!』,我會笑笑的問:『可以尊重我女兒的拒絕權嗎?』,兒子想了想拿了一本書,縮在姊姊身旁,一起看書。

 

在親子找伴的工作室中,我不喜歡我的孩子有特權大家都要跟他們玩,親子找伴工作室的孩子每個人都該有拒絕權,他們每個人都理解且尊重別人的拒絕權,這件事是很重要的。別人的拒絕,是不喜歡這個提議,還是討厭你?如果真的討厭你,原因在行為還是個人?我們來破關。

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拒絕權,不代表因為你的情緒就必須逼別人跟你玩。

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要被尊重,包括媽媽的感覺也該被尊重,我尊重你的拒絕權,也請你尊重我的拒絕權。

 

有些拒絕是不想,有些拒絕是我還有別的想要、有些拒絕是話題不一樣、有些拒絕是認知不同、有些拒絕是交情不一樣,有些拒絕是不懂,例如孩子不懂大人為何喜歡吃生魚片,孩子不懂為何要打針,如果你不懂的事情,不懂讀書的好處,不懂寫字影響的問題,我可以讓你懂之後再下判斷選擇,而不是欺負你不懂,付出代價還說是尊重孩子的意願。

 

前兩週小一的兒子在跟找伴工作室孩子玩的時候,小一的兒子跟他的好朋友問:『我們一起去玩沙好嗎?』,朋友手上還拿著玩具槍說:『我不想去!』,兒子聳聳肩說:『好喔!那我自己去玩好了!』

孩子從一個被拒絕就會生氣大爆炸的人,變成了一個就算被拒絕,也聳聳肩覺得很正常的個性,每個人都有拒絕權,被拒絕也不代表自己就是沒價值,他只是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我提議,你有拒絕權,你有想要玩的要約了朋友,朋友也有拒絕權,那不代表你們不是朋友了,也不代表對方沒給你面子,更不代表就需要受傷,就像我約你去吃麻辣鍋,你說你不吃辣拒絕我,我為何該有受傷的感覺?難道為了怕我受傷,就要委屈一個不吃辣的人吃辣嗎?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也有拒絕權,我選擇了任何一種方式,都代表我必須為此付出選擇的後果,不用負責任、不給親子任何解決方法,只希望委屈眾人的情緒,只為了讓孩子沒有受傷的感覺,那也是另一種情緒霸凌。

 

我寧可讓孩子對於別人拒絕雲淡風輕習以為常,也不要一直覺得很受傷,一直覺得大家都拒絕我,大家都不跟我玩。

 

多年之後,我才理解,那次跟朋友的吵架,不是不能接受別人拒絕,而是,不懂別人拒絕跟自己的價值扯不上關係,還認為他怎麼可以拒絕,讓我很受傷,而事實上,在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人該完全的包容另一個人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佈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