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共學之路~純紀錄

 

_MG_1930.JPG  

我的共學之路~純紀錄(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女兒三歲的那一天,我買了蛋糕也安排了活動,讓她跟她的朋友在Green House好好的慶祝,因為Green House是專門為0-3歲孩子設計的空間,即使有些時段開放給大孩子,也只收到四歲,因此,許多媽媽的話題依舊繞著該為孩子選哪個幼稚園而轉。

 

那一天,有許多女兒熟悉的孩子要從Green House畢業,他們開始準備進入幼稚園,而我也因為接觸了許多的媽媽、一些很棒的幼教老師,間接瞭解了一間又一間的幼稚園、懂了一個又一個幼教系統。

 

然而,我卻找不到一個真正讓我安心的幼稚園,我不想去選哪一個幼教系統、我不想去比較哪一個體系比較好,我知道,那些系統都只是系統,那些理論都只是理論,沒有一個孩子是完完全全的屬於某個系統,沒有一個孩子只能由哪個體系教。

 

我的孩子,有一點點的華德福、有時候又很蒙特梭利、有時候她又感覺適合角落教學。

 

我們口口聲聲的說孩子該『因材施教』,卻把孩子丟進去一個又一個『制度』中、放到一個又一個的『體系』中。

 

我不知道當孩子進到幼稚園的時候,跟別人打架了,是如何被處理?是如何被了解?

 

我不知道當孩子一個動作就學會了之後,不想照著老師指導的步驟重複做的時候,會得到哪樣的對待?

 

我不知道孩子人際關係出了哪樣的狀況,我也不知道孩子的眼神為了什麼發光,又為了什麼黯淡?

 

我不知道在『老師好管理』跟『學生有創意』中產生衝突時,學校選擇哪一邊?

 

我不想讓孩子去試看看,因為我不知道試不好時,孩子該付出哪些代價?我又該付出哪些代價。

 

我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了哪些學科,只在乎當我為了讓孩子去接觸人群的時候,孩子是不是學到了正確的人際關係?

 

那一天,我透過我相機的觀景窗,看著女兒在燭光前看著大家為她唱著生日快樂歌,我的心中卻是焦慮到幾乎流下眼淚。

 

我的焦慮透過文章書寫出來,我的不安透過一次又一次跟幼教老師對談中尋求解決方法,那一陣子的我,非常的焦慮與恐慌,每一個夜晚跟老公徹夜長談讓他分擔我的焦慮。

 

那段時間,身邊的朋友沒幾個人懂我的焦慮、沒幾個人懂我的思維、沒有幾個人知道我心中的恐慌、沒幾個人知道我想給我孩子的路,即使,我對她們訴說,她們也不是很懂,或許只是聽聽就好,然後等著有一天我跟制度妥協。

 

有人勸我放下焦慮,因為根據『教養的迷思』一書中寫明的,每一個家庭就算有三個孩子,長大後也會因為遇到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看到不同的風景而有不同的人生,父母的影響很少。

 

看了那本書,我真恨不得台灣有狼,或許把孩子丟給狼養,長大後有可能變成狼童,也有可能變成哈佛生。

 

我了解每一個人都會因為遇到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看到不同的風景而有不同的人生,也因此,我才會焦慮的想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她懂得觀察、分辨、分析、態度、語氣、人際關係互動、、、、、、、、,這樣一來以後不管她遇到哪樣的人,她都會分辨、分析、也找出適合的人際互動模式,這些才是孩子一生該有的能力,而不是英文或數學、弟子規。

 

那陣子我積極的找我信任的幼教老師出來吃飯討論,我努力的寫文章訴說我的焦慮,我努力的找跟我有同樣認知與看法的人,我找對孩子有不同看法的家長,我努力的找跟我同理念的人,找跟我有一樣想法的人,因為我知道,當時我的身邊沒有懂的人。

 

我相信,從出生就貴人不斷的女兒,一定有更棒的人生與機緣在前面等著她。

 

幸運的是,因為部落格的文章與自己為了孩子紀念而出的書籍,吸引了許多的噗友與網友的關注,一個對時事常常有共同看法的噗友回應說出他跟我有同樣的理念,也有組共學團體的計畫,於是,我馬上去看他的所有留言與資料。

 

看了之後,我超感謝老天的厚愛,對方是一個親職教育的講師,他在體制外的教育中努力很久,為了陪自己的孩子成長,辭去了工作,當一個全台跑的講師、也當一個全職爸爸。

 

從知道他要組自學團體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很積極的三不五時去他的噗浪、他的臉書上看他的思維,也督促他該開始辦自學團體了,他更透過電話來了解我的理念跟觀念,就這樣,郭老師就被我半逼半強迫的出來號召共學團體。

 

我們這一群共學團體錯約了幾次的見面,第一次真正見面是約在蘇活兒童美術館,那一天,我跟小B娘一點都不敢遲到,深怕錯過第一次見面的機會,也怕自己努力很久很久的機會,就因為自己的遲到而喪失。

 

那一天的孩子們的互動不多,反而是大人們因為聊教育,而彼此分享了許許多多的教養觀念,就這樣,那天我回到家還非常的興奮的感恩老天,我終於找到同理念的父母們了,孩子也找到了可以一起成長的朋友。

 

從共學團體組成到現在,快六個月了,這六個月我是努力的八點起床,早早趕出門,我不願意錯過每次的共學,即使刮風下雨我們依舊風雨無阻的出門,即使回娘家,也要特地搭高鐵回來趕赴出遊。

 

因為有共同的理念,所以,父母們可以一起很深入的談教養、談教育、談未來觀畫、談議題,因為每一個父母都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在對待孩子,孩子也很認真的對待著彼此,我們不打罵孩子、不威脅、不恐嚇,孩子也就學不會打人、威脅與恐嚇。

 

孩子們出遊是放鬆的,因為每個大人都是善意的,不會被打、不會被罵、不會被管該怎麼玩、不會被追著吃東西、不會被追著穿衣服、不會被要求要照什麼方式走路、不會被要求怎麼跟朋友相處,只要提出問題,一定有大人蹲下來專心的聽、認真的回應。

 

我們讓孩子打赤膊、我們讓孩子赤腳到處跑、我們讓孩子把沙子從頭上往身上倒、我們讓孩子抓出一把沙往大人身上灑、我們讓孩子在草地上翻滾、我們讓孩子在寒風寒雨中穿雨衣玩到滿身濕,直到三歲半的孩子跟我們說:『媽媽,今天好好玩,不過下雨很麻煩,以後可以不要下雨出門嗎?』,。

 

大人們出遊也是放鬆的,不需要為孩子安排什麼樣的活動、不需要準備什麼遊玩的設備、不需要吃多好、不需要今天去包水餃、明天玩積木、後天講故事,我們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自己玩,即使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他們都可以玩出很多不同的玩法。

 

現在對我們而言,帶孩子去哪邊玩不是重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不管去哪裡,不管有沒有帶玩具,他們都找得到可以讓自己開心的方法,都可以找到可以一起遊玩的方法。

 

一次一次的出遊,我們看著每一個孩子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看著每一個孩子越來越快樂的笑容,我們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用語言討論、分析、表達、與互相關心。

 

一群孩子出遊,不會有狂罵的大人,也很少有孩子有爭執。

 

慢慢的,我們知道這個團體根本不是孩子們的共學團體,這是父母的共學團體,我們不只在孩子身上學了許多功課,我們也在彼此之間學了許多功課。

 

孩子出了任何的狀況,我不會找不到聽不懂我恐慌跟疑問的人,我們會一起討論、自我反省,郭老師更是會一針見血的點出問題點,我們可以一起帶孩子走街頭、一起帶孩子參與許多的議題,我也不需要帶著孩子去花錢參加一場又一場由大人設計安排給孩子看的活動。

 

我不需要付了一堆錢,去參加某個烹飪課程,卻只是在那邊看著孩子把量好份量的水放入良好份量的麵粉,就像麵粉工廠的機器一般,我們可以讓孩子玩麵粉、玩水,自己去感受麵粉與水的關係。

 

我們可以讓孩子很豪邁的躺在下過雨的沙坑中,讓泥巴水浸滿她的衣服,就如同童年時在田裡玩泥巴戰的自己。

 

因為父母都堅持不打、不罵、不欺騙、不恐嚇孩子,所以每一個大人都是願意蹲下身來跟孩子對話,每一個大人都把孩子當一個大人般的尊重,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一起想辦法,大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一起想辦法。

 

孩子也在每個大人的對待中,學會了真正對待別人的方法,學會了如何專心的聽人說話,學會了如何修正自己,就如同每一個大人一樣,願意為了孩子檢討自己、真心道歉、爲孩子而改變。

 

我很慶幸當初的我,曾經經過那樣的恐慌,也慶幸自己可以如此積極找到有相同理念的父母,也感恩自己跟孩子的幸運。

 

網路上一堆的共遊團體,能找到一群都是善待孩子的大人,能找到願意為了孩子努力改變自己的大人,願意為了孩子去面對自己童年成長過程的大人,能找到有共同理念的人,那是一種無上的幸運。

 

謝謝這一路上的過程,也謝謝貢丸團中所有的大人與孩子,謝謝你們,讓我教養的路程中,學習滿滿、感恩滿滿。

 

 

    這是三個月之前的文章,發表出來是想要先紀錄孩子共遊團體的成立經過,孩子們在這個團體中快一年了,他們的互動一天比一天精采,我想在這裡開另外一個關於共遊團體的主題,幫孩子紀錄出遊,也紀錄大人們間的互動,提供給想要這樣訊息的父母們,另一種的思考角度。

『慎重聲明』:
經過幾年的歷練,我不認為有某種理念、某種學說、某種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也適合所有的家庭。
父母總是必須在教養中,去思考每個學說、每個團體背後所想傳達的價值觀與目的,為孩子與家庭選擇最好的成長方式。

我文章中所有的貢丸團、共學團是一群父母互助組成,沒有人從中獲利,目前已經在102年六月底解散,在共學團內有許多的孩子是一直撞牆,大人看不懂卻被孩子當成見死不救,孩子受傷累累的,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團體。

目前我協助一群父母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讓父母跟孩子認識相同理念的新朋友,也依舊很認真、很開心的陪著我的兒女長大,因此,我跟任何的協會、基金會、補習班、安親班、『任何的共學團,沒有任何的關係』。

 


延伸閱讀

19 comments
  1. 真的非常感謝妳出了那本書,
    讓我也有幸成為這貢丸團的一份子。
    有妳跟郭老師,
    我可以很安心地帶著黏黏。
    貢丸團不只是幫孩子找到了玩伴,
    更是讓父母也能夠得到支持的力量,
    謝謝妳們!
    版主回覆:(06/15/2011 01:54:53 AM)
    謝謝妳也幫了我不少
    機緣就是這樣
    擋都擋不住
    認識你們這一家也是我們這一家的幸福
    謝謝

  2. Antonia~
    看妳的文,讓我都想變成小朋友了…
    好幸福的童年呢!^^
    有點回到小時候的感覺…
    版主回覆:(06/15/2011 01:55:16 AM)
    之後會越玩越野
    連我都很羨幕這些小朋友呀

  3. 完全能明白你提到的恐慌,
    記得女兒三歲前後,
    我也經歷了類似的焦慮,
    不過直到看到你的文才明白原來自己恐慌的具體内容。
    我就是屈服于教育系統,
    女兒現在就快五歲,
    上半天制幼稚園已經一年多,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盡力對她遇到的問題按照自己的理解予以解釋,
    也積極和老師溝通,
    力求幫她看透而不是幫助教育系統把她打包。
    現在我的女兒完全不懼怕任何一位老師,
    想表達任何自己的思想都很自由。
    請遺憾的是,
    雖然我很明白教育系統本身就是建構出來的不足之處很多,
    卻不能像你們一樣跳脫出來。
    版主回覆:(06/15/2011 02:00:09 AM)
    親愛的媽媽
    妳已經很努力了
    我後來真的能夠要這樣跳出來
    也是因為雖然我了解
    我的孩子可以很適應學校生活
    但是
    我卻不願意他適應
    例如
    他覺得畫狗就是畫狗
    即使沒畫腳
    也是一種創意
    而學校老師應該不會這樣教
    我想這些恐懼每個陪孩子長大的媽媽都有感覺過
    可惜的是
    台灣共學的號招系統
    不夠強
    無法讓每個媽媽找到自己覺得舒服的團體
    這也是一種遺憾
    辛苦了

  4. 我希望能參加貢丸團一起出遊ㄟ
    版主回覆:(06/15/2011 02:02:20 AM)
    請問您的孩子多大了呢
    要不要看看我接下來的文章跟貢丸團的小故事
    因為有些狀況
    不是每個媽媽都能接受的
    共學團體有共學團體會遇到的狀況與麻煩
    我寫出來是因為想要透過這樣的經驗傳達
    給以後這些媽媽阻共學團體時
    有一些依據
    與看法
    如果你還確定要參加
    請再告訴我
    謝謝

  5. 請讓我在您部落格留言,我也想辦共學團體。
    我只是媽媽,為了小孩教養搬到宜蘭,卻把他丟到華德福慈心幼兒園,無法陪他身邊。(幼兒園不會讓家長一直待在教室陪小孩)
    我很想把他帶回身邊,但又怕之前在台北的孤軍奮鬥延續到宜蘭來—帶他在身邊,他就少了跟同年齡小孩互動的機會,還有,我生病或要辦事時,沒人幫我顧小孩。
    恭喜你也羨慕你實現這個願望,你的焦慮我能體會,我非常能體會。
    我也要在各個可能的交流中傳達我想共學的理念,是念力,也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
    謝謝你。
    版主回覆:(06/15/2011 02:08:26 AM)
    辦共學團體很辛苦喔!
    也是會有意見不合.吵架.閒話……..,如何處理真的很重要
    有時候孩子們因為某個原因不喜歡某人
    但是兩家父母卻很好
    有時候是兩家父母有爭執
    孩子感情卻很好
    共學團體很多這些狀況
    要經營很不容易
    所以我才會想要寫出貢丸團裡面的點點滴滴
    讓大家想想看
    妳的孩子多大呢 ?
    或許可以找機會談談觀念跟理念
    有機緣的話可以考慮喔

  6. 我在香港,
    香港的教育系統也是畸形的,
    究其原因,
    竟是家長自己導致的,
    學校只是因著“市場”的需求而生産相應的教育模式。
    誠如你所提到,
    幼稚園的老師會“教”小朋友怎麽畫畫,
    儅我見到女兒“依樣畫葫蘆”,
    我就會告訴她,
    你不需要跟從老師,
    你自己有權利決定要怎麽畫,
    學校畫畫興趣班的老師束縛孩子們的創造力,
    第一節課之後女兒說不想再去,
    我們絕對贊同。
    當然她的這種自己決定的能力從1嵗開始畫地畫墻的時候就已經被培養,
    那時候的“體制”是同住的奶奶,
    但經過溝通,
    奶奶也轉向支持。
    我的感覺就是,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麽好的機會可以參與到共學團體中,
    假使如我一般不得以要屈從于“教育系統”,
    甚至早于孩子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為孩子撐腰,
    其中最難的,
    是爸爸媽媽自身成長的陰影,
    縂要時刻警覺。
    版主回覆:(07/07/2011 08:11:57 AM)
    要時時刻刻警覺[父母自身的成長陰影]
    這一句話真的很棒
    這個社會
    對孩子的不尊重與態度
    真的要讓父母們
    很努力的很努力的很努力的撐腰呀

  7. 我的兒子今年9月中滿3歲。
    我目前住宜蘭,您覺得可能有這機緣嗎?
    我心目中的共學是像「孩子,你可以不必上幼稚園」這本書的概念相仿。一位老師帶領4~6位幼兒,另外每個家長輪流協助帶領。(幼兒園2位老師最多可帶領16位幼兒)
    我希望的共學是有一個固定教室,每周至少出遊一次,沒有固定上課課表與教材,只有時程表(如0800-1000是自由時間、1000-1100是唱遊時間…)
    這樣的教育方式,有華德福也有蒙特梭利,這是我想給自己小孩的教養。
    您以為呢?
    版主回覆:(07/07/2011 08:29:25 AM)
    妳有在上班嗎?
    我們的共遊團體目前接受三歲以下的孩子加入
    不過
    我覺得我們的理念好像跟你的不同
    所以這陣子有寫一些貢丸團的事情
    那些不是在學校可以學到的
    [孩子妳可以不上幼稚園]這本我看過
    不過
    對我來說那也算幼稚園
    如果
    共學的只有孩子
    沒有父母
    其實
    妳不知道孩子哪時候該幫助
    又該幫助什麼
    而重點是
    當你挑了同學
    挑了老師
    有不適任的退場機制嗎

  8. 我是桃園的自學家長,很喜歡你的部落格,每次看完都是滿滿的感動, 若是每一位大人都是這樣的對待孩子不知道有多幸福,anyway,想請問你們的共學團是在台北嗎?因為我們幾個桃園自學的家庭也一直在找共學團體,但大部分都是在台北,如2nd Tue,Last Friday, 很希望也可以有我們桃園自己的共學團體,很希望你們可以多分享共學的經驗, 謝謝囉!
    版主回覆:(07/28/2011 05:56:56 AM)
    謝謝您的盛讚
    其實自學團體有自學團體的問題與困難
    團體中不但要照顧孩子們的狀況
    更要照顧大人的情緒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最近會開始寫貢丸團的事情
    也是因為想要讓別人知道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對待孩子
    而這些我也是學來的
    你可以組妳們想要的共學團體
    不過
    即使理念一致
    父母與父母之間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同
    這一點要有心理準備
    這個共學團也是因為有很多特別的媽媽撐著才會特別的不同
    如果你想要組桃園的共學團體
    我可以幫你聯絡一下
    看看可不可以請當初組的郭老師去幫你們解答共學團的疑惑與問題
    辛苦了

  9. 我的孩子目前1Y10M
    我有看過你們的貢丸團網站
    你們的活動好像都在平日
    但我在上班
    不知道有沒有假日的活動呢?
    看了你的文章也知道你們的理念
    還是很希望能有機會認識你們
    版主回覆:(07/28/2011 06:02:36 AM)
    假日的活動可能要等到年底喔
    我們有說以後每年要有大小不一的國內活動
    還有國外親子活動
    如果湊不到一團
    應該會開放給別的家長一起共遊
    到時候
    歡迎你來

  10. 我表達得不好,請見諒。
    我其實不想要辦一個小型幼稚園,不太一樣。
    重點1是希望小小孩能有一個固定的空間(例如教室),每天大家可聚在一起。周一到周五挑選1~2天出遊。
    重點2是希望能有一個很有經驗的老師來帶領。
    因為大人太多,擠在教室裡似乎也會人多口雜,所以才說是老師+一個家長配合。
    但是您的貢丸團共學模式我也很喜歡,不是因為小孩,而是我需要。
    這個月我把小孩帶回身邊自己帶,不是因為他想要,而是我需要。
    和小孩相處,我獲益太多。從小孩身上,我看到如鏡子般澄澈的自己。
    我脾氣不好,我從小孩眼裡看到不理智的後果。
    小孩也知道媽媽脾氣不好,他從害怕到會直言告訴我「媽咪又亂生氣了」(我告訴他,媽媽生氣就像煙火ㄅㄥˋ~爆炸,你要提醒媽咪)。
    所以小孩是我的老師。父母帶給我的傷痛(舊有模式),我有意識的去面對、轉化它。
    再請問一次,你們團在台北對嗎?我目前沒上班,可是我住宜蘭喔!

  11. 真羨慕貢丸團的孩子,有願意不停思考、反省、檢視自己成長過程的父母陪伴。 可惜我的孩子大了,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傳統與人本的觀念總是拉鋸、矛盾 困惑著。
    我不解有些父母哪來的自信,認為自己的想法、敎法、安排都對孩子好,非要孩子順從,孩子出錯不容辯解否則就是頂嘴。
    我的孩子都唸體制內學校,而學校多的是不尊重孩子的師長、壓抑人格的制度。我很氣老師在家長面前一個樣,在學生面前又換副德行;我很氣大人不等孩子把話說完、沒耐性解讀表達能還不是很好的孩子或根本沒在聽,就指責孩子。我得經常陪他們療傷,心痛啊!而許多事自己也拿不準該用怎樣的心態排解。
    如果能有青少年團該多好!
    版主回覆:(10/18/2011 10:33:50 AM)
    親愛的,
    你比我勇敢,
    我是一個卒仔媽媽,我不敢把孩子交給那樣的老師教
    我也不敢讓孩子去體制內[碰運氣]
    當孩子已經是青少年的時候
    要找同樣理念的家長跟孩子已經很難了
    不過
    我還是建議你
    就當孩子的玩伴吧
    帶著孩子
    去冒險一次
    環島或者是國外自助行
    讓孩子籌畫
    讓孩子主導
    在旅途中對話
    當你開始走出去的時候
    同類型的人就來˙了
    我也是自費出了一本書之後
    才有同理念的人一起湊了過來
    那是我最大的收穫
    也願你跟你的孩子
    有更大的收穫
    加油

  12. 你好,我女兒8月滿3歲,住台北市,可否參加貢丸團?另外,請問你出的書書名叫什麼?我想去買來看,謝謝
    版主回覆:(10/24/2012 02:01:07 PM)
    我的書名『我不是天生會當媽』跟『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網路書店都買得到,
    台北市的共學團目前有人出來組,請加入我的臉書粉絲頁,
    我將負責人的臉書聯絡資訊提供給妳
    謝謝

  13. Hi, 你好: 我最近透過朋友的介紹才開始看妳的文章, 每次看到妳的發文, 都讓我好感動. 真是謝謝妳可以寫出令人深省的文章, 也因為妳的文章, 讓我解開了多年的困惑. 因為我也是在恐慌下顛顛簸跛長大的. 真的很感謝妳. 前天看到你的文章提到妳最近身體不佳, 希望妳要好好照顧自己, 真的要記得好好體貼自己, 才可以體貼妳的小朋友喔.
    我有個問題希望妳能給我些建議, 我有兩個兒子, 一個2歲四個月, 一個五歲. 目前我們因為工作關係人在國外, 可是我還是想讓小孩有機會多瞭解爸媽長大的台灣, 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搬回去也不一定. 所以我想問的是, 如果我想帶我們兩個小朋友回台參加共學團, 有可能只參加短期像一個月左右嗎? 如果可以的話, 在台中或台北要與誰聯繫呢?
    版主回覆:(03/13/2013 04:43:26 PM)
    謝謝您的回覆與鼓勵,不知道你居住的地方是在哪一國呢?
    如果要參加短期的,事前再跟我聯繫,
    我幫你問,也可以找適合的領隊,
    問你在哪一國的原因,是因為未來想帶著孩子們走出去,
    如果真的有那樣的機會,
    或許我們會在國外共學也不一定噢!

  14. 您好,
    看了妳的文章一段時間, 非常認同你所陳訴的理念也感佩妳的勇氣, 所以大膽借問:我的孩子現在三歲一個月, 我和先生也非常有興趣參加共學團, 不知道現在還可以加入妳們的團體嗎? 以及該如何加入?
    版主回覆:(04/02/2013 08:02:48 PM)
    請問你居住的地方在哪邊呢?
    要看你居住的地方才能給建議噢!

  15. 欸, 不好意思, 我們目前居住的地方是新店, 我大致看了你的紀錄當中足跡大抵在台北市(不知道我有沒有遺漏), 只是時間上不知大家是怎麼配合的(一個星期三天?), 看見妳又有了新生兒必定十分忙碌!!
    所以敢問妳的建議是… 謝謝!!!
    版主回覆:(04/22/2013 03:28:55 AM)
    您去我的臉書同好會發問,那邊如果有新的訊息會通知,
    目前台北市的共學沒有招生的跡象,
    如果您急的話也可以找一些有共同理念的家長一起組織,
    有需要指導或幫忙的話,我可以幫忙。

  16. 您好,要怎麼參加貢丸團活動呢
    版主回覆:(08/21/2013 06:37:18 PM)
    貢丸團已經結束了,
    不知道你住在哪邊,你可以找有理念的家長一起出遊,
    自己組團會比較好噢!

  17. 媽咪您好~
    我今天第一次帶三歲的小孩去參觀幼稚園,心中生出了好多猶豫,因為我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那些一模一樣的孩子們中的一個,我想保存他獨一無二的特質,我想讓他喜歡學習,而不是在不停重複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習跟上學的變成類似的定義,可是這不是任何一家幼稚園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非常的困擾。回家後,爬文的第一篇就看到了你的文章,我覺得你真的很勇敢,要跳脫體制真的需要很大的決心,我目前還很掙扎,如果可以希望獲得你的建議。

  18. 媽媽你好,看了你的文章,那顆為教育熱情的心,好感動!!
    從國外交換生回國後,便時常反思國外自主的學習方式,一直希望能將這樣的方式傳承台灣的新一代!! 所以目前正往教育發展,一起為台灣教育努力!!!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