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想要的孩子根本不是我


媽媽想要的孩子根本不是我(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麗芳)

我第一天入小一的時候,坐在我隔壁的同學是全年級最強的孩子,她長的甜美寫字又漂亮,那時候班導師是我的舅媽,她刻意幫我的位置安排在這個同學的隔壁,非常希望我『見賢思齊』。

但是,對我來說真是一場苦差事,一個每天都梳著美麗公主頭、乾淨整潔的小公主,一個是留著西瓜頭像個野孩子的我,我跟她坐在一起根本就讓我自卑感爆棚,那時候母親說我寫的字跟蟲死亡前的掙扎一樣,叫我學小公主那美麗的字體,公主同學的字一直到了這麼多年後我還沒有看過比她寫得美的字,她連用小刀削鉛筆都可以削得跟藝術品一樣。

 

同一個年級的孩子,整個表現差太多了,母親每次講起公主同學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想要『跟她學學的念頭』,而是覺得其實母親愛的是那樣的孩子,根本不是我。

 

我覺得我從來沒有當過母親預期的那個孩子過,我覺得我母親生了我一定非常的後悔。

多年後的一天,我們分班來來去去其實很少見面了,我依舊是那個吊車尾的學生,她依舊是那個成績很好的優良同學,有一次我在共同的朋友間談起她,我說:『我一直做不到我父母心目中那樣的孩子,我覺得她才是我媽心目中的孩子。』

那個共同的朋友卻說:『她卻很羨慕你,你可以犯錯,可以恣意的說話,可以對老師據以力爭不用扛著好學生的標籤,不用怕讓媽媽失望。』


那時候的我才理解,我們都以為別人的人生比我們的輕鬆,原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輕鬆。

 

後來問母親才知道,她一直以為我只要跟好學生在一起,就能夠見賢思齊,跟著一起變好,問題是,我不是不想變得會讀書,也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我讀書中所卡的關卡太多,我根本不知道要怎樣破關才能變得會讀書。

 

母親的安排沒有讓我真正的見賢思齊,卻讓我認為我媽媽心目中要的孩子根本不是我,我一直活在我媽媽根本不喜歡我,我做什麼她都不高興的困境中。

 

這一點讓我在帶領工作室親子的時候非常小心翼翼。

 

在工作室中我常說:『我沒有不教的孩子,我只有堅持一件事情,我教一個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親是必須要成為那最主要的助手,如果,我在拉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是推他往下,那我會先不教,等父母準備好。』,這樣的狀況讓我常常被誤解,好像我在挑學生,只愛誰又不愛誰。

 

每一個孩子在團體中有不同的樣貌,我不是用自己的喜好做事,我想真正的幫到孩子。

我的思考班有一個孩子明顯語言發展比較慢,當同學間有人比他強又會笑他弱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搞笑胡鬧,其實眼神非常受傷,但是他都悶在心中不說,不說的孩子怎麼引導思考?這時候只要身邊有展示自己強的孩子,他就會跟我一樣,自卑感爆棚。

有些孩子面對比他強的朋友,被對方取笑弱的時候,只要我跟他說:『很不爽這種被看不起的感覺對吧?要不要把自己的能力增強,讓他無法笑你?如果你要,媽媽跟麗芳姨都會幫你。』,有些孩子會激起他的奮鬥心,但是大部分的孩子不是這樣的。

大部分的孩子都陷入了自己不如人的自卑中,我要拉出來單獨破他們的心結,我用一對一的方式,讓他理解他不輸人,只是用的方法要整個調整過,給他一個因應的方法,陪著他練習,陪著他看自己的轉變,增強他的自信心,他才會相信自己不是永遠不如人。

 

我會一點一滴去破他的難關,讓他認為他不是不如人,只是還沒有練習夠,而這個過程我要確保沒有人在一旁貶低他。

 

然而,會拿自己的厲害取笑人的孩子也不是壞,他們比被人笑的孩子卡的關還更大,他們相信『如果我沒有證明我比別人強,我就不被愛。』,這個的前提,在於父母要先放下比較與輸贏的下意識要求。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難,只是孩子們不懂這類孩子的難,只知道跟這類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自己看起來永遠像個笨蛋』,『我爸爸媽媽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孩子,不是我!』,在他們這樣的年紀中很難去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跟短處,每個人擅長的地方,優勢的地方都不同,他們在同年齡的朋友們分高下。

 

其實,朋友之間不是拿別人的弱,來滋養自己的自信的。

我從沒有展示自己孩子的強項,沒有展示他們的創作與表現,甚至孩子學同一個才藝,不是大班可以看到大家都有進退,就是個人班,我盡量不讓他們的學習摻入了比較,我知道當我的女兒考很爛的分數的時候,別人在臉書上曬高分的考卷都會讓我心慌,我都一直要告訴自己『孩子本身有自己的學習障礙,不要跟人比較!』,我不希望激起別的父母的焦慮,更不想讓其他孩子認為『媽媽想要的孩子應該就是像麗芳姨的孩子一樣』。

我也小心的不讓孩子的弱被錯誤解讀,兒子的書寫困難導致字很醜,有一次兒子在工作室寫功課,另一個孩子走過去跟他說:『你媽媽真好,你字寫成這樣都沒罵你,我寫再好看都被說醜要重寫,我媽媽看我就什麼都不好。』,那時候的我很難受,孩子的關卡在父母的求好心切。

 

見賢思齊跟碾壓自信之間只有一條薄薄的線,有些孩子遇到強者可以見賢思齊,有些孩子卻感覺被碾壓了所有的自信。

 

無論是那個拿優秀來展示的孩子,還是被展示的孩子,其實都有傷,也傷了親子關係。

 

於是我常常修改我的說法:『那個孩子這麼強,一定是有方法加上練習,真的想學,我們可以去問看看他怎麼學的。』,我著重在方法跟看到別人的努力,而不是拿表面的輸贏來比較。


只因為我想跟孩子們說,我愛的一直是你們,不是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佈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