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在網清水地熱遇到的一個十字路口,從台北開車到這裡已經有點累了,所以看到手沖咖啡我們就停下來,在這個小小的地方,旁邊是一家雜貨店,雜貨店的一個小角落有一家手沖咖啡,為了這一杯手沖咖啡,讓開車開得有點久的我們特地找了停車位,停下來喝一杯.
那天的天氣很冷,孩子們點了香濃可可拿鐵,而大人們的手沖咖啡,我跟年輕的老闆聊天,他告訴我,他曾經也在台北工作著,將咖啡店的所有生產線跟流程都學得很完整,接觸了許多的業務,也接觸了很多新的觀念跟方式,最後,還是回到了家鄉,在家裡的雜貨店旁,開一家手沖咖啡。
他告訴我,在這裡開店相對成本變得比較少,利潤變得比較好,台北可以學到很多新的東西,但是這裡的步調、這裡的利潤,是生活.
我想我為什麼還在台北工作,很多人都覺得為什麼我不回台中,台中相對好生活,家族的朋友都在那邊,其實有更好的利基點可以往前
可是就像我認識的一個校長說的,全台灣的校長薪資都差不多,會選擇在台北市當校長的人,就是想要在資訊最前方,學習最新的東西.
不可否認的,我很迷戀一直學習的生活,尤其新的技術這個飛黃騰達的年代。
在泰國也有這樣的思考,這是一個美學、流行、商業思維一直往前衝的國家,但是他又保有傳統文化變成他們最有利的利基點,這裡的國際學校,每一個都在面對著最新的科技的競爭,面對著最新的文化對教育的衝擊,有些國際學校開始寫創業課,帶著你去名牌的背後探討他們的商業模式.
而所有的美學觀感,又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養成,這是台灣很難遇到的事情,著重於思考跟美學,這對未來的孩子們非常重要.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有他們選擇自己生活的樣貌,與他們選擇自己生活的模式,台灣的父母非常希望孩子一個穩定的工作,卻從來沒有思考,他們是不是有能力選擇他們想要的生活模式?
或許當醫生可以高薪,但是卻非常的疲憊,或許守著一個家小小的店,沒有很高的利潤,卻拉長了很多的時間成本,卻傳遞了新的藝術價值.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也是一連串的思考,我常常帶領孩子們去認識這些人,想想他們生活中的選擇,或許不是最高階的工作、最爆肝的行為,才是最好的生活模式.
在血清博物館裡面,看到很多的蛇類專家,我會開始思考他們的養成,是在研究這些蛇類,然後可以展示給觀光客看,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們在傳達著「遇到不同的種類的蛇,有不同面對的方式」
這也是他們選擇的生活,選擇生活的角度與思考
在很多人生過程當中,我帶領孩子去觀察的過程,並不是在「這學到多少知識」、「這東西很好吃」、「熱可可很好喝」、而是這個人為何選擇這樣子的生活?這樣子的人生?
是有選擇性?還是沒有選擇性?
當初他為什麼做這個決定,當這個決定之後會不會改變未來的生活模式?
做決定之前,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模式是不是有辦法推論與選擇?
而這些推理選擇,讓我們心甘情願享受人生,而不是預期落空。
很多的事情最幸福的事情,在我有能力選擇,而我選擇的過程很享受,而我也了解每一個選擇是不是達到我預期的生活模式
人生一路上會遇到很多的人,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面向,都是傳達著他們選擇的思考,一個人、一扇窗,相遇的每一個人,希望都是我們人生的風景線。